-
开展红色主题宣讲,以实际行动传播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依托专业所长,“携手同心学党史·彩陶共绘中国梦”等实践团队开展对紫砂等非遗传承项目的调研、学习与传播,拓宽传承渠道,创新传承方式,用融媒体为非遗传承插上“云”翅膀。“讲好金寨红故事,振兴绿色茶文化”等实践...
2021.12.01 09:48:00
-
校舍被改造成复兴少年宫,当地乡村的少年儿童在寒暑假、小长假、双休日等时间段自觉到这里感知“沉浸式”学习新体验。8月1日,他们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小团扇制作,还有家长在课堂外“伴读”。记者了解到,这个乡村复兴少年宫名叫启航乡村复兴少年宫,当地的乡贤人才、民间艺人、退...
2022.08.05 16:05:00
-
关注优秀传统文化,让‘老手艺’焕发‘新生机’。”
在邳州,调研团一行还前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纸塑狮子头、跑竹马等工作室学习调研,通过与非遗传承人的交流,深入研究非遗内涵,发掘非遗中所蕴含的文化资源。
“古老的文化遗产通过文化创意‘包装’和网络的‘传播’...
2022.08.29 09:33:00
-
苑社区举行。
以“劳动教育”为行,营造“文化育人”新风尚
端午节离不开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象征。学院学子深入九里新苑社区,与社区非遗传承人学习包粽子手艺,从选料、洗米、煮馅、包裹、煮熟等一道道工序中深感传统技艺之魅力。学生在非遗老师的指导下,折叶、盛米、放馅、压...
2023.06.26 16:03:00
-
性传承人汪鹤鸣的首位亲传弟子。
当天还开展了授牌仪式,觅渡教育集团开设“觅渡烙艺”工作室,为学生开展烙画培训,成为常州烙画非遗传承的学习基地。
“常州烙画”历史悠久,是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东晋时期,因梳篦生产发展,在梳篦上用烙画装饰成为当时风尚...
2018.12.25 10:32:00
-
一幅幅色彩鲜艳、制作精美的传统手作风筝,带动小镇几代人爱上风筝文化;秋白书苑里的暑假非遗课堂,让孩子跟随非遗传承人面对面学习;民间艺术团队东方锡剧团一年锡剧演出超过40场,让近悦远来的人们领略江南戏曲的风韵与气质。一个个“非遗+文创”“非遗+文旅”创新项目,让非遗...
2022.07.18 10:57:00
-
8月24日,市民在欣赏非遗手工文化艺术作品。当日,淮安市首届手工文化艺术节在淮印时光文创园开幕,现场展出扎染、葫芦烙画、草编等非遗作品。部分市民聆听非遗传承人的公开课,学习相关非遗的制作工艺。
■通讯员 贺敬华
2020.08.26 20:48:00
-
日前,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庞玉超与学生们一起展示红色经典系列剪纸作品。庞玉超把党史学习教育与非遗传承相结合,把红色经典作为剪纸教学内容,并选取100幅作品向公众展示,庆祝建党100周年。
■通讯员 刘须连 杨 彪
2021.06.15 13:58:00
-
7月20日,洪泽区东双沟镇社区教育中心,孩子们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学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洪泽湖渔鼓舞。暑假以来,洪泽区组织非遗传承人深入镇街、社区,开展“非遗融入假期,传承浸润成长”活动,宣传、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讯员 刘彬
2022.07.22 10:06:00
-
建起立体的乡土 “感官数据库”。
实践中,队员们体验了黄瓜、西红柿采摘,在汗水中体会农耕辛劳;
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六合漆艺与茉莉花手串制作,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结合,创作的《稻田白鹭图》漆扇等作品获好评。
围绕 “艺术活化乡...
2025.07.15 10: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