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中华第一古物”。历代学者对石鼓的制作年代进行了大量考证,但说法不一。唐人韦应物、韩愈和宋人欧阳修认为是周宣王时期的刻石,宋人郑樵认为作于秦惠文王之后、秦始皇之前。近代罗振玉和马叙伦认为作于秦文公时,马衡判断为秦穆公时,郭沫若考证作于秦襄公八年(前770年),唐...
2017.01.24 07:10:05
-
只能氏、名连称。周公受封于周,以封地为氏,所以可以称之为周公旦。
连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刘知几都曾经闹过这样的笑话。南宋史学家郑樵说:“奈何司马子长、刘知几谓周公为姬旦、文王为姬伯乎?三代之时无此语也。良由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虽子长、知几二良史,犹昧於此!...
2017.05.28 08:43:27
-
法见于元代《至正金陵新志》一书: “昔周初于仓颉墓下得石刻,藏之书府,至秦李斯辨其八字云:‘上天作命,皇辟迭王’。叔孙通识十三字。”宋郑樵著的《通志》中也载:“仓颉石室记二十八字,在北海(即寿光)仓颉墓中,土人呼为藏书室……”
对于仓颉墓室的准确位置,北魏郦道元所著《水...
2017.06.12 00:23:14
-
发,而非为了保护著作者的权益,而且事实上也没什么效果。
没有著作权法的时候,天下文章,原本是抄来抄去的。写汉书的班固,南宋的郑樵说他“全无学术,专事剽窃”;注庄子的郭象,照搬了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的文稿,后来向秀的文稿出世,才知道原作者是谁;唐朝的宋之问,喜欢...
2017.11.08 10:42:52
-
《触摸历史》那本书,图像是为了配合文字而精心挑选的。明清小说戏曲插图都是这么做的,先有文,再配图。传统中国,有很多种配图的书籍,宋人郑樵《通志略·图谱略》就曾开列对于古今学术有用的十六类图谱。若局限在讲故事,目前不难见到的影宋刊《列女传》,也是很好的例子。只是所...
2018.11.30 07:53:04
-
管辈数家,皆见剽窃”。
据史书记载,班固被视为“抄剽第一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中即称“班固盗窃父史”,南宋史学家郑樵在《通志总序》中亦称:“班固者,浮华之士也,全无学术,专事剽窃。”班固的《汉书》究竟剽窃了哪些内容?有观点认为,从汉高祖到汉武帝这...
2019.02.15 09:37:00
-
礼、乐、兵、刑法、州郡、边防等九类,记录了上自轩辕唐虞三代、下迄唐天宝年间(部分延至肃、代之际)的制度演变,影响至巨。此后,南宋郑樵的《通志》、宋元之际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与《通典》并称为“三通”。此后,历代典制体政书编纂续之不绝,至民国时完成《清续文献通考》...
2020.06.22 12:25:00
-
附有唐代张祜“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等诗句。这些诗句,拓展了图的文化内涵。
宋代的郑樵在《通志·图谱略》里说:“若欲成天下之事业,未有无图谱而行于世者。”
也许读者在翻阅这部图谱时,能读到碧水潺湲,也能读到浸润在万里...
2021.02.19 10:3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