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9条,用时0.008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在位)。 杨广天性聪敏,容貌英俊,文采出众。600年,被册立为皇太子。604年,正式即位。在位期间,修隋朝大运河,营建洛阳(东都)、迁都洛阳,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频繁发动战争,加之滥用民力、穷奢极欲,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618年,宇文化及发动江都兵变,杨广为叛军所缢...
    2025.02.12 10:01:00
  2. 和“富甲天下”的国际贸易中心。大食、波斯等国商人带来了珠宝、香料、药材,又从扬州运回瓷器、铜镜等中国特产;外国使节经由扬州转赴唐都洛阳、长安,中国僧人从扬州解缆启航远渡东瀛。可以说,繁盛的“海上丝绸之路”,在扬州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扬州海丝历史遗存非常丰富,市...
    2018.04.10 09:26:00
  3.   9月7日,由新华报业集团携手洋河股份联合举办的“千名匠人千年匠心”全国摄影大赛走进了古都洛阳,这是本次活动的第九站。本次全国摄影大赛旨在保护非遗文化,传承工匠精神,活动邀请当地著名摄影家和摄影团队在全国范围内的10个城市开展“非遗手艺探寻之旅”,走访民间非物质文...
    2017.09.11 10:10:00
  4. 等国商人带来了珠宝、香料、药材,又从扬州运回瓷器等中国特产。作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点,外国使节和商人经由扬州转赴唐都洛阳、长安。唐代高僧鉴真从扬州出发,六次东渡日本。   扬州申遗点:扬州有四个项目备选“海丝”遗产点,分别是仙鹤寺、普哈丁墓、大明寺、...
    2018.04.13 07:21:00
  5. 人物。   大运河带来扬州的千年繁华   隋朝统一中国后,经济中心逐渐转移到长江流域。   大运河学者李德楠介绍,605年,为了加强首都洛阳与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保证物资源源不断运往北方,隋炀帝下令疏浚邗沟,“渠广四十步,渠旁皆筑御道,树以柳”,并疏凿江南运河;60...
    2018.06.22 08:07:00
  6. 长篇墓志用汉字写成,内容表明这位15岁即去世的鲜卑人已经完全汉化,不仅精通儒家经典,而且雅好琴、书,精通汉文化。这表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鲜卑皇族改拓跋氏为元氏,那些马背驰骋的鲜卑人已然成为精通文典的文士,充分展现了北方大地上的文化融合与民族融合。   中华文化...
    2018.12.23 06:56:00
  7. 驼峰间背着的货囊做成一个青面獠牙、双目圆瞪、鼻孔大张的天王头像,旁边还挂着一只白瓷的执壶,显然是从西域穿越戈壁、荒漠而来。唐代的东都洛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丝绸之路从这里西行,隋唐大运河的西北端终结于此,西方的玻璃、宝石、艺术和宗教来到中国,而中国的丝绸和陶瓷...
    2019.05.08 07:39:00
  8. 《三国志》,考证曹操北征乌桓前“傍海穿漕”、修建平虏渠的旧事,研究曹操开凿平虏渠的历史作用,发现唐代供给营州、幽州的军需,都从东都洛阳沿运河进入东海,经渤海运到辽东和河北。但东部沿海经常是风高浪急,海运风险很大,常出现海难。他深悟曹操开凿利漕渠、平虏渠、泉州渠的...
    2025.08.06 14:48:00
  9. 此徐州僧团入主云冈,促成了太和十三年(489)以后云冈石窟造像主体风格的汉化。徐州学僧和一批能工巧匠在云冈石窟的建设,以及随孝文帝迁都洛阳,都对龙门石窟的建造产生了巨大而直接的影响,北魏情怀与盛唐文明由此拾级而上,登峰造极。可以说,我国这两大世界文化遗产和雕塑艺术高峰...
    2020.10.22 19: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