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导向,对科研进行关注,对科研产生认同”。
施勇被称为“寻找恒星祖先的‘追星人’”。他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早期恒星形成的效率比类银河系中的效率低10—100倍,这意味着最早的恒星诞生要比今天难得多。
理论上说,宇宙大爆炸之后,气体随着宇宙膨胀而渐渐冷却,在大约130亿年前...
2019.11.04 08:03:00
-
施勇而言,“漫漫星辰”始终驱动着他的科研好奇心,吸引着他一路追随仰望。通过研究两个近邻贫金属星系,施勇发现它们的恒星出生率只有类银河系星系的1/10到1/100。由此,施勇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了第一代恒星的低出生率。“肯定他在星系中的恒星形成规律和活动星系核方面的努力,支持他...
2019.11.04 08:56:00
-
”
夜幕降临,位于河北燕山山脉深处的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缓缓打开穹顶,开始科学观测。
黑洞是一种不发光的神秘天体。“理论预言银河系有上亿颗恒星级黑洞,但迄今天文学家找到约20颗恒星级黑洞。而且,都是通过黑洞所发出的X射线来识别的、质量均小于25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崔...
2019.12.10 08:34:00
-
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13个一级学科155名外籍博士后。
“我们面向全球招收太阳和太阳系等离子体精细结构动力学、银河系分子云的巡天观测研究、高能辐射探测技术、核电子学、暗物质间接探测、引力波天文等13个研究领域42名外籍博士后研究人员“,中国科学院紫...
2020.09.15 11:44:00
-
银河系广袤且深邃,绚丽又神秘,假如给它画一幅“肖像”,它就是一个巨大的漩涡,由中心的棒和4条旋臂构成。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断努力,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在银河系旋臂结构领域的研究已跻身国际先进水平。近期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的一项突破性进展:团队绘制了迄今最精确、最细致的...
2021.10.14 07:54:00
-
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于丹丹)记者获悉,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一项研究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奖成果是由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首席研究员徐烨领衔的研究团队完成的《基于高精度脉泽天体测量的银河系旋臂结构研究》。
2021.11.04 09:13:00
-
学化学化工学院赵劲教授参与的《活细胞化学反应工具的开发与应用》项目和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郑兴武教授参与的《基于高精度脉泽天体测量的银河系旋臂结构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物理学院屠娟教授、数学系杨孝平教授参与的《血管通路数字诊疗关键技术体系建立及其临床应...
2021.11.04 09:18:00
-
提供
图片由被采访人提供
4月以来,郭守敬望远镜(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英文缩写LAMOST)捷报频传:中国LAMOST发现目前银河系中自转最快恒星,LAMOST巡天光谱总数达1448万条成为光谱之王,LAMOST去年收获“发现恒星级黑洞”等11项代表成果……
累累硕果背后,“LAM...
2020.04.15 06:58:00
-
年推广面积30多万亩,在本地推广的各项配套技术年均增收超过3亿元,是农民的贴心人。
徐烨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
他长期从事银河系旋臂结构领域的研究工作,为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跻身国际前列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及其合作者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高精度天体测量的划时代突破,...
2022.05.29 10:44:00
-
库”今年2月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
南大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施勇通过研究两个近邻贫金属星系,发现它们的恒星出生率比类银河系星系的恒星出生率低约10倍到100倍。由此,施勇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了第一代恒星的低出生率。“肯定他在星系中的恒星形成规律和活动星系核方面...
2019.11.07 07: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