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用打钢钎、挖盗洞的方式盗掘古墓。将近一年的时间,4人分工合作,共进行了7次盗墓活动,先后盗掘了5座古墓葬,挖到了8个汉代铜镜,2个陶鼎、2个陶壶,并将所盗文物以6万余元的价格卖给做古玩生意的徐某(另案处理)。
今年2月,在得知被盗文物已被转运销赃后,已提前介入案件...
2022.12.14 10:11:00
-
抓获了倒卖汉墓随葬品的嫌疑人赵立臣,并一举破获了盱眙县官滩镇甘泉山盗墓案。经鉴定,被盗掘古墓葬系汉代中型古墓葬,随葬品釉陶瓿、釉陶鼎等系国家三级文物,该县博物馆随即对被盗掘古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汉代玉壁、绿釉陶盒共计三件文物。该案办理中,检察机关首次提...
2023.08.08 10:06:00
-
类社会开始出现等级制度的有力见证。”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宝山告诉记者,发现的高台之上,有高等级红烧土建筑遗迹、墓葬以及大型陶鼎残留的碎片等,高台残留长度近90米,底部宽达45米,“有专家认为是目前发现的崧泽文化时期最大的单体遗迹,高台本身就是一处不可移动文物...
2024.04.02 10:36:00
-
话题被汉代人屡屡刻在墓石上,让现代人得以通过汉画像石,了解泗水捞鼎的生动画面。
此处禹鼎为圆形三足,与徐州史前文化遗址出土的远古陶鼎、夏商时代流行的青铜宝鼎、数十幅汉画像石上的“秦皇捞鼎图”中的古鼎形制一致。设计者称,鼎的圆口取天圆意,三足取稳固意,皆合铸鼎古制...
2022.08.17 18:04:00
-
的墓葬里没有任何随葬品,与其他墓葬中常出现陶罐、陶杯、玉玦、玉璜、纺轮和石锛相比,显得格外寒酸;另一位则在缺失的头部位置放了一只陶鼎作为替代,显然在下葬前就失去了头部。
发掘表明,当时先民们居住在秦堂山的顶部,墓葬位于坡地上,而山下则是生产区。考古队员在遗址...
2017.11.13 09:22:00
-
初步确认,主体年代为骆驼墩文化时期。发掘区的中东部为东滩头先民居住区,房址排列有序。西北和西部是两处骆驼墩文化的墓地,随葬品常见陶鼎、玉璜、石斧、石锛、网坠、纺轮、骨簪、骨梳、鹿角靴形器等,东北部还发现了独立的瓮棺葬区。东滩头遗址规模大,聚落人口多,道路房址规...
2021.02.04 16:07:00
-
其年代应已接近马家浜文化晚期晚段。
遗址发掘区的西北和西部是两处骆驼墩文化的墓地,墓葬的方向、形制、内涵等相差不大,随葬品常见陶鼎、玉璜、石斧、石锛、网坠、纺轮、骨簪、骨梳、鹿角靴形器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掘区的东北部还发现了独立的瓮棺葬区。瓮棺葬是新石器时...
2021.04.19 12:10:00
-
乡。根据《全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等相关资料记载,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始,该遗址周围发现众多的汉代古墓,分布较为密集。出土大量的釉陶鼎、瓿、盒、壶及铜弩机、铜洗、铜鐎斗、铜镜等珍贵文物。2007年在高桥村境内又发现西汉墓葬。此外,这片区域内还分布着大量的汉代古井群。...
2022.10.09 13:44:00
-
葬造成一定损坏,但上报及时,墓葬未受到更大破坏”,相关工作人员告诉笔者。
笔者进而了解到,墓葬内发现有釉陶壶两个、陶盒两个、陶鼎两个,均已经受到不同程度损毁,后期将对其进行修复。另外,在墓葬棺痕内还发现铜镜一枚,因材质原因,损毁严重;还有两个陶纺轮,一个圆饼...
2017.03.30 08:53:00
-
期。
近一年的考古发掘清理了房址、墓葬、灰坑等各类遗迹40余处,出土各类遗物约140件(套),包括箭镞(铜、石)、铜渣、高足豆、陶鬲、陶鼎、石锛、石凿等。经过对部分房址内部土样及铜渣遗存分析,发现建筑内填土所含微量元素可能与冶铸遗存有关。
新村遗址的发掘对研究沿江山脉...
2024.04.22 11: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