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年,“垃圾分类”“杀猪盘”等词也成为流行。值得注意的是,“垃圾分类”在流行过程中,早已脱离了它本来的意义,而成为某种隐喻。在朋友圈中,这个词常常用来自嘲,很多人颇有“自知之明”地把自己划入某一类“垃圾”,当然,也有人含沙射影地把某种事物或者某个自己看...
2019.12.27 07:28:00
-
在时间循环中,不断获得灵感和新生。该系列既展现了灵动,充满神韵的设计感,色彩、印花和精妙细节处都蕴藏着品牌的趣味传达,又推崇更具隐喻性的自我探寻,彰显独特个性与多样自我表达。
品牌还将携手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于9月中旬在上海艺仓美术馆举办PORTS 60周年品牌回顾...
2021.09.07 19:03:00
-
媒介依赖贯穿整个媒介发展历程
波兹曼认为媒介依赖贯穿整个媒介的发展历程。他指出,不管我们是通过什么媒介来感知世界,“这种媒介—隐喻的关系”在帮助我们更好地认知世界时,也使得人们离不开媒介来感知世界。所以尽管随着媒介发展人们使用的媒介有所变化,媒介依赖的现象始...
2020.10.16 11:12:00
-
自哪里,无论他们曾经做着何种职业有着何种家庭背景,在这一刻他们的身份都被迫统一变成“难民”的角色,他们往往承担着一个象征或是一个隐喻的作用。非法入境的难民总被建立成一种有损他人利益的形象,也许因为,一方面,非法移民携带着生活在边界上所固有的一切痛苦,另一方面,...
2020.11.25 11:13:00
-
编者按:“狼人杀”作为一款语言推理向游戏,其中的话语表征蕴含着丰富的隐喻。浙江传媒学院戏剧影视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钱江学者杨向荣,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贾梦圆在《传媒观察》2020年12期发文认为,“狼人杀”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着权力和博弈的空间...
2021.02.05 09:03:00
-
能体现“尽人事”的主观能动性,彼时成功的经验对于当下抗疫有鼓舞作用;而医疗技术与物质条件则更多指向外在的客观因素,对于习惯了战争隐喻的非典媒介记忆而言,强调条件的艰苦更益于突出“军功章”上的色彩,从而达到提振士气的作用。如《羊城晚报》的报道表述:
黄宝红发现同...
2021.03.08 20:01:00
-
罢战的艰难,堪称反战影片的先声。《党同伐异》借鉴“四重奏”的演绎方式,连缀基督受难、圣巴多罗缪屠杀、巴比伦陷落等情节,应用象征、隐喻、寓言、格式塔、蒙太奇等手段,控诉攻伐与争斗,说明党同妒异是人类的通病,也是战争和苦难的重要根源。
获得首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技...
2021.03.31 08:28:00
-
”就拆,甚至对其进行二次创作,并毫不留情地将其虚名下的真实自我揭穿示众。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拆凡达人”对“凡学”的凝视与解构隐喻了对阶层的抵抗由激烈的对抗转向温和的表达。“凡尔赛文学”的流行不仅包含着对“虚伪的谦虚”的嘲讽,而且也暗含着对“精英阶层”的抵抗。...
2021.06.03 16:00:00
-
品设计综合赛展区,一件名为“米器”的作品令人眼前一亮。记者发现,远看它像碗,但细看却发现它居然是镂空的,竟是由一粒一粒米形成的,隐喻中透露着“民以食为天”,每一粒米都很珍贵。
记者在现场看到还有“黑科技”无数的工业设计大赛展区,以及服装创意设计赛展区、博物馆文化...
2021.06.07 07:12:00
-
法国社会学家米歇尔马费索利(Michel Maffesoli)提出的部落主义理论描述了因共同的兴趣和情感联结聚集起来的人群和他们之间相互关系的隐喻概念,为我们理解网络亚文化圈层现象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本文以后亚文化的视角切入,借助新部落理论来思考网络圈层的特征与意义,以期对其...
2021.06.15 09: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