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49条,用时0.006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院附属鼓楼医院孙凌云教授团队攻克了异体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红斑狼疮的世界性难题,获得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难治性患者预后差,两年死亡率高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自身免疫病,我国有120万患者,且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2020.01.11 07:45:00
  2. 男性、68岁。救护车在路上,就把他的心电监护等信息,上传到预先告知系统。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做好准备,救治及时,现在这名患者预后良好。”钱怡介绍,如果救治不及时,患者的心肌很可能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 当时,这名患者使用的,是4G网络支持的120救护车。如今,这些...
    2020.08.28 14:38:00
  3. 科研究所所长黎介寿出席开幕式,并以70多年外科事业的宝贵经验,谈及对免疫医学的见解。他说,以前做肠瘘手术,病人虽然按要求治疗了,但预后还是不理想,后来发现与免疫有关。90年代初,黎介寿院士成功完成了亚洲第一例小肠移植手术,之后又做了很多例,这些病人的预后都需要免疫...
    2020.06.20 16:31:00
  4. 涉及基因检测,目的也不尽相同。个体是否携带某些基因,可以用来判断患者适不适合使用某种药物,用药效果、副作用等,也可以帮助判断患者预后。常见的例如肺癌相关的EGFR基因突变、胃肠道间质瘤相关的C-KIT基因突变等,已经成为临床上制定治疗方案和调整用药时必须考虑的基因突变。...
    2023.10.31 06:59:00
  5. 突破。此前,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而我们的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的血管造影,血管内超声指导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更佳。” 第二个突破是研究关于术后药物服用问题,变更了用药指南。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CCU2室主任葛震透露,为了解决术后患者服用多...
    2024.04.10 06:56:00
  6. 传统的组织病理、细胞病理逐渐转变为分子病理技术。分子病理的兴起为肿瘤精准医疗提供了新的诊疗依据,在疾病的诊断分型、指导靶向治疗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唐金海提到,在肿瘤治疗方面,手术、放疗等局部治疗更趋于微创化、精细化,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局部治疗...
    2022.07.27 06:56:00
  7. 的肿瘤科医生,他对记者说:“我和我的同事对中国同行单细胞测序的研究方式很感兴趣,我所在的医院也在开展相关的研究,将来可以围绕疾病预后结果的欧亚地区差异,开展基因对比研究,更好促进创新药物研发和NET精准治疗。” 此次参会,来自江苏的神经内分泌专家也在会期加深了与世...
    2023.03.26 06:54:00
  8. 五四奖章集体”;青年科学家马瑜婷带领团队反复实验,找到压力应激抑制肿瘤治疗效果的“帮凶”——糖皮质激素,发现压力应激影响肿瘤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策略,填补了国际上的一项认知空白;“90后”新农人朱赟德扎根田间10年,使亩均水稻种植管理成本降低60元,带动周...
    2023.05.17 12:17:00
  9. 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连续收了三个溺水的孩子,竟然都是在家里的澡盆溺水的。虽然经过抢救保住了孩子的命,但其中两名患儿存在严重脑损伤,预后可能不太好。南京市儿童医院的专家们表示,除了像在池塘、澡盆溺水这种儿童意外伤害之外,其他像消化道异物、气管异物,烧烫伤、跌倒骨折...
    2019.04.03 08:23:00
  10. 例2万余例,中国随着老龄化进程,每年患者数量也在快速增长。虽然在过去的20年中,免疫调节药物和蛋白酶体抑制剂的应用,大大改善了MM的预后,但整体预后较差,亟待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新兴的细胞免疫疗法,目前较多应用于急性淋巴细胞...
    2019.04.21 06:48:00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