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4条,用时0.013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有哪些?这次展出的《布鲁塞尔笔记》对于《资本论》的创作又有哪些作用? 通过专家解释与大量资料翻阅,记者终于还原了这一段历史。由于马克思在巴黎《前进报》上发表文章,支持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引起了反动势力的仇恨,于1845年被驱逐出巴黎,迁居布鲁塞尔,在此继续从事理论研究和...
    2020.09.15 17:43:00
  2. 文革”后第一届大学生,一般年龄都在如今研究生毕业的岁数。对比一下马克思青少年时的志向,就不难看到其间的霄壤之别了。当年,十七岁的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考试时写下一篇论文,题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结束语尤其有名: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
    2020.09.16 16:46:00
  3. 关于“布鲁塞尔笔记”名称的来历。通过专家解释与大量资料翻阅,记者终于在短短的新闻消息中,用言简意赅的论述,还原了这一段历史。由于马克思在巴黎《前进报》上发表文章,支持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引起了反动势力的仇恨,于1845年被驱逐出巴黎,迁居布鲁塞尔,在此继续从事理论研究和...
    2020.09.17 12:11:00
  4. 说服力又有感染力,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 以严苛的态度核实每一处内容的准确性,这是我们团队创作过程中的常态。比如不少资料提到马克思在柏林大学期间勤奋好学。如何用有说服力的细节对这一结论进行佐证?节目编导请教多位专家,查询国内外网站,翻阅大量书籍,终于找到了一本...
    2020.09.17 12: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