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作用和明显效果。尽管如此,在推进这项改革的过程中,仍有三大难点和三大重点值得重视。
管理幅度大小难以“一刀切”
难点之一是管理幅度大小问题。省级越过地级市直接管县(市),在管理体制上意味着减少管理层次、扩大管理幅度。这在理论上,有利于加...
2009.02.18 11:05:00
-
到户,这是对人民公社体制的冲击,从此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党中央支持和积极引导农民的改革,但没有下令立即在全国全面推行,没有搞“一刀切”,而是允许各地依据自己的情况执行。这种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即家庭...
2009.02.18 14:11:00
-
管县体制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的分析研究,既要客观评价这一体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要找出新形势下它的不足之处,以避免今后出现“一刀切”式的改革。
(二)要从大的制度环境和地区差别方面来重新审视目前的强县扩权改革
强县扩权改革试点虽然得到各方的肯定,试点...
2009.02.19 09:52:00
-
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夯实农业基础,必须使基层政府真正重视起“三农”问题来,这就需要赋予它们发展农村经济的权力。当然,鉴于中国各地的情况不同,“省管县”改革不宜“一刀切”,可以允许地方根据本地情况进行探索,但不能不改革。否则,时间延长越久,中国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
2009.02.24 10:43:00
-
大市民为主的都市类报刊,还有为广大青年和知识界偏爱的网络媒体,以及更为普及的大众手机媒体等。所以,很难再像以前一样,一声令下,“一刀切”地管住所有媒体。时代在发展,情况在变化,我们不能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那种一有情况,特别是突发性事件,就企图用简单的“封杀令”来压...
2009.03.09 16:05:00
-
由于中国幅员广阔,各地区间的发展条件与发展状况极不平衡,应当鼓励各地依据自己的“区情”,因地制宜地探索与创新,而不必追求全国“一刀切”、“齐步走”。本人一贯认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应当适应“世情”、“国情”、“区情”这“三情”。二十多年来,某些地方尝试过对“一...
2009.03.12 14:49:00
-
能改弦易辙,而应在不断增强改革决策科学性、改革举措协调性的前提下,最终依靠改革的不断深化加以解决。其二,因地制宜,鼓励创新,不搞一刀切。正是在这种改革方略的指导下,各地在社会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涌现出一系列带有本地特色的“模式”和“经验”,...
2009.04.15 15:02:00
-
清新、为官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环境。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检验党内民主的实效性,使党内民主的创新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的检验。防止一刀切,防止割裂发展与民主的关系,只重发展不要民主,不是科学发展。只讲民主,不重视发展,这样的民主注定难以为继。
党内民主要在推进农...
2009.04.29 16:05:00
-
第三看点:乡镇的改革模式。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袤,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3万多个乡镇情况千差万别。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不能搞“一刀切”“一个模式”。照本宣科、死搬硬套,其结果只能是失败。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方针,给各乡镇推进机构改革很大的...
2009.05.05 10:43:00
-
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关心得不够,解决得不多,脱离了群众,背离了党的宗旨;有的干部作风简单粗暴,不对群众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凡事一刀切;有的村支部、村委“两张皮”,村委与支部“分庭抗礼”,削弱了党的领导;有的基层干部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损害了党的形象。
五...
2009.06.17 1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