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但保护满族固有的文化则是清廷“闭关(山海关)”尤其不可忽视的根本原因,类似“本朝龙兴之地,若听流民杂处,殊与满洲风俗攸关”的上谕,屡有颁行。在清廷看来,满族的尚武之风不能丢,满族的风俗习惯不能杂糅,要想不使满人“习成汉俗”、被中原文化同化,只好把“自我”封...
2009.04.20 11:08:00
-
统治者也全盘接受了传统耻感文化,雍正五年在考选进士时所出的考题,就有关于耻感文化的内容,雍正帝对士子们的答卷很失望,于是专门发布上谕,对耻感文化进行阐释,并对大小臣工提出要求。迨至晚清、近代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一百多年,中华民族遭受了空前的屈辱,帝国主义...
2009.09.08 13:25:00
-
高统治者乾隆皇帝则将“持盈保泰”作为自己的主要施政目标,所谓“益励持盈保泰之心,夙夜倍切,永兢此意,愿与中外臣民共之”(《乾隆朝上谕档》乾隆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三日)。
“持盈保泰”,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思潮的一部分,主要指的是当事者处盈泰之时,更滋敬慎之心,以保持...
2013.07.11 08:56:00
-
康熙驾崩于畅春园。按雍正自己写成的《大义觉迷录》所言,康熙临终时将遗言宣付负责禁卫的隆科多,由隆科多传口谕,令雍正入继大统。据《上谕内阁》记载,三日后即十六日,胤禛公布了所谓遗诏,且只宣读了满文本。不管是篡位派或继位派的学者,都认同此做法的原因是:当时汉文诏书...
2013.09.26 09:04:00
-
再现了生动鲜活的历史图景。
其三,资料翔实,学术性和可读性兼具。该书作者发掘了大量资料,不仅涉及档案、古籍、资料汇编、奏折、上谕,还大量搜集报纸、杂志、个人游记、日记、回忆录、书信等,丰富而翔实。尤其是大量引用诗歌、书信、词曲、报刊等方面的材料,不仅增加了全...
2013.11.28 09:10:00
-
何特点?我们不妨在与晚清寨堡的比较中加以探寻。
首先,从促成寨堡修筑的直接因素来说,明末与晚清有很大不同。咸同年间,上至皇帝上谕,下至巡抚、团练大臣、州县正堂的行文督促,官府的动员在中原寨堡构筑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明末寨堡则主要是面对威胁时民间社会自...
2014.02.19 08:49:00
-
近些年来)或直接或间接的异议出现,但若非陷于绝对化而是从相对意义上(即与“湘”前比较)来考量,若非惑于制度性的某些表象(如臣奏与上谕之类)而是把握实质,若非捕捉个别时候的“反弹”现象以偏概全而是综观整体趋势,那么,说其时“内轻外重”则基本属实,并且是呈愈演愈烈...
2014.08.27 08:44:00
-
近些年来)或直接或间接的异议出现,但若非陷于绝对化而是从相对意义上(即与“湘”前比较)来考量,若非惑于制度性的某些表象(如臣奏与上谕之类)而是把握实质,若非捕捉个别时候的“反弹”现象以偏概全而是综观整体趋势,那么,说其时“内轻外重”则基本属实,并且是呈愈演愈烈...
2014.08.27 08:44:00
-
下发,至于大殿与后楼的佛像如何供设,要伊龄阿画图或做一小样。这说明,为皇帝祝寿的形象工程——万寿寺的立项已得到皇上“恩准”。这道上谕,首次揭示重宁寺开工日期是在乾隆四十八年六月左右。
六月二十六日,伊龄阿第二道奏折送达乾隆,表示万寿寺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新建山...
2014.09.17 10:32:00
-
雍正朝邮驿分布奏折
成《御档》唯一收录奏折
雍正帝治驿最为严格,雍正元年(1723)十月,新君即位不久,就给兵部颁发了一道上谕:“驿站关系重大,经朕屡加严谕,然其间积弊,难以尽诘……”“嗣后照勘合之外,有敢多给一夫一马者,许前途州县即据实揭报都察院,以听...
2014.10.21 10: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