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25条,用时0.064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在伦敦金融峰会前,英国民众和媒体对有关中国的问题非常感兴趣,外界对中国产生了很多期待。傅莹对此表示,中国应秉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训,不管外边怎么“忽悠”,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应基于自身国情、历史和文化,既不能飘飘然,也不必妄自菲薄。   在谈到各方都非常...
    2009.04.02 13:02:00
  2. 借景生情,表达了“忧乐观”思想,提醒人们时刻不应忘记百姓民声和国家命运,并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名词绝句。 而范敬宜先生书的 《重修望海楼记》后面六组排比,也堪称经典,详细描述了重修望海楼对于泰州人民的意义。此文用文言...
    2011.04.02 15:20:00
  3. 不平衡,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难度大。为此,我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迅速掀起“聚人心、鼓实劲、再创业”为主题的思想大讨论。当前正在抓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实施“甘蔗下田、甘蔗爬坡上山”工程,今年确...
    2012.11.01 16:59:00
  4. 多的聪明才智、潜在能力也难以发挥。一个充满自信的人,对待生活泰然处之,每过一天都轻松快乐,不苛求于人和事,对待事物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待名利能“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为人处世能“退一步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在困难挫折面前能“一蓑烟雨任平生”。胸怀宽阔...
    2012.11.03 10:32:00
  5. 对待名利,我们“知足”。   “知足者常乐”源于老子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这句话启示我们:人生在世,应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役物而不为物役,保持一种高蹈轻扬的人生态度,能够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   “知足”,就是懂得正确对待个人的成长进步,不心浮气...
    2013.01.18 11:09:00
  6. 则是中国梦能做多好,直接影响中华文明处于世界的地位,自强于高屋建瓴、优者更优、强者更强,直至成为世界文化之标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高堂,心怀民。处江湖,则忧国。以亿万个个人心怀家国的梦想,汇聚文化强国之中国梦,亿万个个人力量汇聚中国梦的巨大动能。文化自觉、...
    2013.05.30 13:55:00
  7. 富的水、氧气充足的空气之外,还在于“顺乎自然,淡然恬静”的生活方式与态度。当一个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规律,无欲无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纯朴得一尘不染之后,不仅让人远离疾病,也会成为延缓衰老的“密码”,抵抗癌症的“秘方”。   然而,在这个人心浮动的社会里,想远名...
    2013.08.12 11:40:00
  8. 当物质、福利、享受在人生追求中位居前列,领导干部又如何能静下心来干事谋事?功名面前无我,则有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的淡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寒波澹澹、白鸟悠悠的宁静。惟其无我,方可来去随意、心如平湖,不为利益所诱、不为物质所惑、不为金钱所动。   无我之上,更有...
    2013.08.28 08:37:00
  9. 然后“有的放矢”,投其所好,可谓“百发百中”。节制嗜欲关键在治心,始终保持淡泊明志、宠辱不惊的心态。要有平常心,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嗜欲所扰;要有平和心,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不为嗜欲所困;要有平衡心,不攀比、不跟风,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   节制物欲,...
    2013.09.30 15:19:00
  10. 最高标准的自律,是一种最完美最有效的道德规范。   要做到独善其身,必须要有宽广无私的胸怀,能做到宠辱不惊,淡定从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面对成功或收获不沾沾自喜,面对失败或挫折不怨天尤人、更不自暴自弃。   两千五百年前儒家宗圣曾子说:一个有修养的人应该“吾日三省...
    2013.10.08 09:07: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