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有谁在课上课下对学生讲报效祖国、舍生取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之类与中高考关系不大的话题,恐怕不是被人视为另类,就是被人看作不识时务。可是,这些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之所在、魂之所在啊!
翻开中华民族的文明史,绵延几千年,历经坎坷曲折而始终向前发展,靠的就是...
2010.11.03 08:40:00
-
就业难语境下,应聘大学生“挑三拣四”、“一听加班掉头就走”,不仅招聘人员认为大学生“眼高手低”,恐怕连一般的观众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识时务、好高骛远了。
可在笔者看来,这是一种值得欣慰的就业选择和变化:这足见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在增长,大学生的公民精神在成长。大学生们...
2013.05.27 08:33:00
-
科生上满多少课时才能有评聘资格,但是,本科教学仍然是一些高校教授们的“鸡肋”,以至于谁还坚守那清寂的三尺讲台,倒成了落伍且落寞的不识时务者。
端详获奖的两位教师,浙大电气工程学院教师姚缨英、数学系教师张振跃的照片,面容清癯、衣着简朴,满是恬淡自守的精神气质。而他...
2013.09.13 08:45:00
-
对于制度的执行来说,如果掺杂进去过多的人情,无疑会产生消极和负面影响。谁严格按制度办事,就被视为不懂人情、不通世故、不会办事、不识时务,呆板、死心眼,甚至不留后路。一旦这种想法形成风气,制度再好,执行者在执行的时候也不能底气十足了。
关系会简化制度。在现实生活...
2013.10.30 08:58:00
-
自然“不应”。
而今有些领导干部,时不时在官场上演出“瞒”和“骗”的丑剧、闹剧,有的还很“玩得转”。他们视诚信为“悖时”或“不识时务”,成了鲁迅曾痛贬的“做戏的虚无党”。欺上瞒下、阳奉阴违、弄虚作假,形式主义屡禁不止、假话空话到处流行等现象的出现,除了制度因素外...
2014.05.30 08:52:00
-
”,而且只占十分之三,分量较小。人事之变的情形复杂:如与方苞相熟的戴名世因《南山集》获罪,对错系于政治立场;司马迁亦如此,由于“不识时务”,在皇帝耳边“强聒不已”,终遭酷刑。此外,受情势逼迫,也是君子出错的原因之一。可见,君子出错不仅机率小,出错后也大多可以原宥。...
2014.09.13 14:12:00
-
对于干部升迁、事业成功的标准便不自觉地发生了偏移。很多人遇到“天花板”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才与德上有什么缺憾,而是反思自己是不是“不识时务”、跟领导跟得不紧。久而久之,“逆淘汰”成了熟视无睹的“正常现象”,党员干部忘记党员身份,搞团团伙伙、人身依附,组织纪律涣散、人...
2014.10.17 09:02:00
-
赶庙会这一传统一定会在皂河古镇世代流传。”王维说道。
除了吃喝玩乐外 庙会也有实用性
虽然天气突然转冷,冷嗖嗖的寒风“不识时务”地跑来扰局,可是热闹非凡的舞台表演、火爆的商品售卖场面似乎分分钟就能将寒冷赶走。而除了娱乐和休闲外,庙会也有“实用性”,很多摊点...
2015.02.28 09:43:00
-
效的后果相比。”
在随笔《一夕》中,永井荷风引赵翼的诗:“旧稿丛残手自编,千金敝帚护持坚。可怜卖到街头去,尽日无人出一钱。”不识时务,不合时宜,这是我读永井荷风的感觉。此老之大可人意也就在这里。你哪怕把现代文明全部的光鲜亮丽炫在他面前,都休想让他点一个赞。他把这...
2015.03.31 14:15:00
-
一。竹子不言,挺立的艺术从来不俗。
坚守与创新
“难得糊涂”,或是郑板桥的自嘲?而他的“辞官”,却或多或少与“糊涂”有关,不识时务,不会明哲保身——“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
宦海风波,官场有潜规则。若以人生而论,“难得糊涂”可能要算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另类...
2015.08.21 08: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