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6条,用时0.04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的兵不血刃,是不战而胜、是杜绝穷兵黩武;而一旦不可避免地开战,又是“上下同欲者胜”的所向披靡,是为国效力、马革裹尸,是同仇敌忾、与子同仇。   所谓泱泱大国,不仅仅是看起来人口多、收入多、土地多、资源多,而是要在国家形象上体现出精神之大、责任之大、气度之大、实力之大...
    2014.08.05 15:08:00
  2. 国主义精神。   我们可以看到《诗经》中《秦风·无衣》那慷慨激昂、催人奋进的“军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我们仿佛可以越过两千多年的...
    2015.06.13 11:00:00
  3. “重重”形容地主阶级各方面压迫的繁重,“个个”突出了农民群众齐心反抗的势力之强。“同仇”典出《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随着阶级矛盾的激化和共产党人的引导,农民群众不断觉醒,武装暴动一触即发,箭在弦上。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点明...
    2016.12.13 14:00:00
  4. “重重”形容地主阶级各方面压迫的繁重,“个个”突出了农民群众齐心反抗的势力之强。“同仇”典出《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随着阶级矛盾的激化和共产党人的引导,农民群众不断觉醒,武装暴动一触即发,箭在弦上。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点明...
    2016.12.13 14:00:00
  5. 磨针对学问,也针对修养,经得起打磨才是君子。好朋友是什么样子?《诗经秦风无衣》说得好:“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朋友有通财之义,而且,朋友必须三观相投,这样的定义,在今天不也仍然有效吗?那反过来说,《诗经》里有坏典型吗?当然有。比方说《...
    2019.07.19 09:37:00
  6. 这种奉献精神让人动容,他们用生命诠释职业的崇高,用行动践行许下的誓言。  诵一段经典。“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新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村党总支书记徐宝军饱含深情地诵读经典《诗经·秦风·无衣》,颂扬在抗击疫情中的广大医护人员、武警...
    2020.05.25 09:08:00
  7. 期,奠基于血缘宗法制度的国家意识基本确立。“将死不忘卫社稷,可不谓忠乎!”(《左传》)“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忠”成为其爱国精神的主要表现形式。秦代以降,汉承秦制,两周的诸侯国被统一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国家所取代。《汉纪》...
    2020.06.09 16:34:00
  8. 人。“青女”也可以作如是观。“履霜”则指其步履维艰。“无衣”则反用《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〇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谓其孤军奋斗,缺少同...
    2021.01.19 09:51:00
  9. 物形象塑造的重要看点,也是该剧的关键所在。 《离歌》充满了浓厚的悲壮之美。饶有意味的剧名里既饱含母子分离之悲情,更有“修我戈矛,与子同仇”之壮怀。以“菊兮”作为主人公之名,也是很好的意象。菊花,盛开于“悲乎秋兮”之秋天,有着高洁坚韧的品格,这与革命母亲“菊残犹有傲...
    2021.04.26 09:50:00
  10. ”的情怀,屈原“存君兴国”的志向,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代政治家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思想;《诗经》中“王于出征,以匡王国”“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等诗句,则抒发了平民百姓抵御外侮、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因此早在先秦时期,爱国主义就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流淌在中...
    2023.07.05 10: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