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唐初重玄学的代表人物成玄英将得道成仙归结为心性的彻悟、精神的解脱,认为:“为道之要,要在忘心。”(《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16)提出在世俗之网的笼罩下,向内在的心性挖掘人生的理想。武周时期,孟安排的《道教义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道性理论,既继承了传统道教的思想,又进一步吸...
2009.02.18 14:25:00
-
开展哲学与经济学的对话,是一个新的思路,是一种新的对话方式。哲学与经济学对话与纯哲学对话不同。经济学面对的永远是自己生活其中的世俗生活,或称之为市民社会。经济学理论都是为直接解决自己面对的活生生的社会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服务的。
当然,经济学同样有基本理论...
2009.03.09 15:38:00
-
一个现成的政治生活方式在向中国人招手,于是乃有宪法移植于宪政建设任务的发生,而固有的人生态度、生活样法等却不匹配,以至于宪法失却世俗的基础与神圣性价值认可意义上的支持,理论上的功能无法转化为‘法在行动中’,徒具空文而已。”(许章润:《法学家的智慧》,清华大学出版...
2009.03.09 15:13:00
-
东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论坛上,山东省教育厅厅长痛斥了目前学术界存在的“包工头”现象,认为高校学术建设方面的主要问题就是学术从业人员的世俗化——追逐职务、金钱、荣誉、地位,真正能把学术研究当成事业的人越来越少。
教育厅长所痛心的怪现象——学术“包工头”,是近年...
2009.03.30 12:39:00
-
说的性质。其实,历史上否定禅让存在的文字亦不少见。先秦儒家孔子之后的两大代表孟子与荀子就都持否定的说法,如《荀子·正论》明言:“世俗之为说者曰:‘尧、舜擅让。’是不然。”法家著作《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则直言:尧根本没行禅让,只是因为年老力衰而被篡位的舜所“偪”...
2009.04.29 16:27:00
-
形而上学是政治哲学的基础,柏拉图用“理念论”来演绎“理想国”;在中世纪,宗教神学是政治哲学的基础,奥古斯丁用“上帝之城”来指导世俗政治;而在近代,由于意识哲学的自觉,认识论取代了形而上学成为政治哲学的基础。无论是这一时期的经验主义还是唯理主义在知识原则上有着...
2009.06.02 13:46:00
-
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村官”们代表和影响着一方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着一个地方民风的好坏,群众也把他们当作党和政府的代言人。不要用世俗的看法,即:“乡下狮子乡下跳”,把工作作风简单粗暴当成是基层工作特色。如果经常加强村干部的学习教育,利用农村农闲时候进行冬训班培...
2009.06.08 12:49:00
-
明显加快,城市商业消费经济也得到飞速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歌伎舞女也空前增多。这些都给心理失衡、失落而彷徨的下层文人提供了切入世俗的丰厚沃土。文人们在繁华锦绣的都市中游宴唱和,在秦楼楚馆的乐工歌伎中遣发满腹诗情。而这种安逸享乐、奢侈腐化的风气正是齐梁诗风回归...
2009.06.19 11:18:00
-
韦伯称为“资本主义精神”。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精神”对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兴起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的本源来自于宗教改革中从清修向世俗的回归,即认为“上帝所接受的唯一生活方式,不是用修道禁欲主义超越尘世道德,而是完成每个人在尘世上的地位所赋予他的义务”,这便是所谓的...
2009.06.22 10:37:00
-
重场景,重义理,重礼仪。为言为文,不止在于达理,而且在于达礼。达礼需要持敬。马的言文都有“敬”存焉。百年来的学风和文风,是越来越世俗化、粗糙化和粗鄙化,可是马先生的文字,既能曲尽事体情理,又能做到典则质雅。
他对华夏文藻,对国家的文事,实抱持极大的期待。当全...
2009.06.26 10:1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