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6025条,用时0.014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加州学派”代表学者彭慕兰的《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一书曾引起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与争论。彭慕兰通过对18世纪欧洲和东亚的人口、资源、市场和农业与手工业的生产力等方面进行的详细分析,指出中国与欧洲18世纪的经济实力、社会制度和科技发展都是大体相当的,...
    2009.02.20 15:00:00
  2. 府对美国同朝鲜的接近也深怀戒心。所以美国在这个时候宣布新的朝鲜问题特使,将同韩国的伙伴关系说成是战略同盟,便是希拉里在替奥巴马的东亚棋盘实施开盘。   尽管借重盟国是美国的外交基础,同盟政治只有同盟伙伴面临共同的现实关切时才能体现价值。而在全球化依赖加深的年代,...
    2009.02.23 10:03:00
  3. 经验》、《现代性与中国经验》等多篇重要论文,对这个概念的理论特性做了明确界定,对其历史内涵也做了系统阐释,并且通过分析中国经验与东亚现代化和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探究了中国经验的特殊性与世界现代化规律的普遍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其他社会学学者也从不同角度、特定领域出发...
    2009.02.23 10:24:00
  4. 包括与东方其他各国的交流。尽管到了今天,丝绸之路的概念经过开拓,形成沙漠丝路、草原丝路、海上丝路三个部分,可是仍然无法包容中国与东亚、东南亚诸国交流的内容。再次,中外文化交流与经济商贸交流的线路,也不完全相同,在历史时间上也有较大的差异。所有这些,便是我们提出...
    2009.02.23 10:29:00
  5. 理好与周边邻国的关系。抓住机遇谋求自身的发展,离不开给其他国家提供机遇,给了其他国家发展的机遇,中国的发展机遇就更多更好。所以对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等中国都要大力推进,从而使中国获益,亚洲获益,最终世界获益。      中国的和平发展、民族复兴对于欧洲意味着什么?...
    2009.03.07 15:38:00
  6. 联合大学物理系。他回忆说,当时只所以选择物理系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自己的物理成绩比较好;二是因为当时的西南联大物理学号称“东亚第一”。朱光亚、杨振宁等都是物理系的学生。一年之后,黄枬森发现自己对物理并不是很感性趣,反而越来越喜欢哲学,于是他申请转入了哲学...
    2009.03.09 13:19:00
  7.   蔡昉:有人认为产业升级就是降低劳动密集程度,其实不是。经济学家根据东亚经济发展的经验,描述了产业国际转移的模式,像飞雁一样排成队列依次前行,即雁阵模型。根据这个模型,有人认为,当年日本的产业转移,由亚洲四小龙承接,亚洲四小龙后由东盟以及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承接...
    2009.03.17 15:13:00
  8. 与推行,新自由主义嬗变为国际垄断资本的经济范式和政治纲领。   当前现实:“华盛顿共识”在不同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实践结果令人失望。东亚一些国家在90年代先后实行金融自由化政策,结果酿成了1997年由泰国开始并波及整个东亚地区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一些国家的经济至今还没有恢...
    2009.04.01 09:43:00
  9. 日、德经济也曾相对落后,日本二战后把“贸易立国”作为国策;德国人口只有我国的1/15,但贸易额居世界第一,人均贸易额是我国的17倍。东亚“四小龙”、“五小虎”的腾飞,都实行了“出口导向”战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贸易尤其是外贸的贡献功不可没。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
    2009.04.07 14:39:00
  10. 段和储备手段。他建议,两岸四地可确立人民币或各以本币作为贸易结算手段。这些措施,就人民币国际化讲仅一小步,但对促进两岸经贸交流、东亚地区经贸合作以及地区经济一体化具有重大意义,还可对我国金融改革推进起到“倒逼”机制的积极作用。   福建省社科院亚太所副研究员翁东...
    2009.04.09 13:58: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