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3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晓星在南通市非遗工坊内进行缂丝制作。缂丝,又称“刻丝”、“剋丝”、“克丝”, 是一种传统的蚕丝纺织技术。它的技法巧妙、耗工多、用材贵,历代人们把它与黄金价值相等同,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入,...
2012.07.24 09:42:00
-
工工艺品厂呢?这种技术要求不高,男女老少都能学会,而且在家里就可以做。
说干就干,万海亮马上与厂家联系,订购了机器,将购买的丝纺成圆形、扁形的两种线,再手把手地教给大家编织“汽车座垫”和“中国结”。刚开始,有的村民不肯学,觉得很难,只有四组的韩彩云跟着万海亮...
2011.09.23 12:00:00
-
令同行们印象深刻,同样等次的产品,工期和工时仅用了同样规模企业的一半左右。王晓勇深知,产品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几年时间里,从雄蚕丝纺织项目到有棱织机项目,他不断加大投入,谋求企业产品的升级突破,与此同时,王晓勇拉起了一支销售队伍,常年在外跑业务,分析市场以产定...
2013.04.19 09:10:00
-
已较难寻觅。
吴江区盛泽镇号称中国"绸都",蚕桑生产的历史已有千余年,位于盛泽坛丘社区的华佳丝博园,至今仍保留着从种桑养蚕到缫丝纺织的丝绸产业一条龙。
日前,记者走进盛泽,适逢华佳丝博园正在举办第三届"桑葚节"。华佳丝博园的前身是坛丘缫丝厂,老旧的厂房周边,...
2013.05.23 10:15:00
-
是“女承母业”——她母亲就是老社区工作者,只不过那个时候不叫社区而称“段上”,没有工资,只有二三十元津贴。1998年,38岁的刘存娥从重庆丝纺厂下岗,刚好“段上”要招一个年轻点的人搞低保工作,她就在母亲的劝说下去了,每月工资350元。自此,刘存娥从低保员做起,从凤凰山社区到磁正...
2013.09.16 16:23:00
-
商时期。约五千年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黄帝的妻子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后来经过春秋战国、秦朝、汉朝、唐朝、宋朝,汉服也不断地发展和改变。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
2014.10.30 14:52:00
-
根据国际友城结好规定,双方将在一年内正式签署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协议。
奥列霍沃-祖耶沃市地处俄罗斯平原中部,是俄罗斯重要的棉、丝纺织中心之一,纺织机械和塑料工业比较发达。2013年,盐城市与奥列霍沃-祖耶沃市达成建设友城意向,并签署双方意向协议。2014年,双方签署了...
2015.03.16 10:19:00
-
扎染产品的布料要么是丝绸,要么是棉布,而这两件衣服的布料却是化纤的。这一发现,让焦宝林看到了扎染技艺的新天地。为了找到这种“绦丝纺”面料,他花了几个月南下北上,走遍几十家布料市场,最后终于在广东一家布料市场找到这种面料。很快,新龙绞、转移印花、水溶线、收缩衣...
2015.12.09 09:48:00
-
助力化纤产业发展。目前,苏中纺织、鸿顺化纤、四季安琦等一批本土企业的扩建项目已经入驻,山东翔宇、浙江永达、华博经编等一批省外企业先后落户。园区内现有锦纶母丝纺丝位50位,产能居全省前3位;涤锦复合丝、欧根纱等功能性纤维产能居全国前5位;导电面料年产量居全国前10强。...
2016.04.17 09:21:00
-
助力化纤产业发展。目前,苏中纺织、鸿顺化纤、四季安琦等一批本土企业的扩建项目已经入驻,山东翔宇、浙江永达、华博经编等一批省外企业先后落户。园区内现有锦纶母丝纺丝位50位,产能居全省前3位;涤锦复合丝、欧根纱等功能性纤维产能居全国前5位;导电面料年产量居全国前10强。...
2016.04.17 09: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