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找的是不是:言语  谚语  严钰  颜钰      
找到相关结果约36条,用时0.01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高适为代表,他把自己的诗思远放到了关山塞漠,将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直面冷峻现实的悲慨相结合,诗中体现出一种慷慨悲壮之美。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所言:“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此后诗人贾岛等也在文学史上标出了自己的贡献和位置。   当然,上面所...
    2010.04.02 08:45:00
  2. 清淡,细嚼则味道鲜美,吃罢则回味悠长。所以,“初读渊明诗,颇似枯味,久之有味”(宋代陈善《扪虱诗话》),“读骚之久,方识真味”(严羽《沧浪诗话》)。   书有何味?宋代的欧阳修说他读“近诗”如识橄榄一样有“真味”(《六一诗话》);明代的宋濂说陶元亮之作高情远韵是...
    2013.03.26 14:32:00
  3. 古”字所表示的,并非严格意义的古人,而是一切“他说”,包括今人之“他说”在内,凡“他说”均已过去,也可强名之曰“古”。   近读严羽的《沧浪诗话》,颇有会意。严羽教人学诗“以汉魏晋盛唐为师”,“先须熟读楚辞,朝夕讽咏以为之本”,次及汉魏古诗、乐府以至李杜,“然后...
    2013.11.15 08:46:00
  4.   摘要:<正> 严羽《沧浪诗话》之评李白、杜甫,于二人并列处,总是不分轩轾,下笔极有分寸。例如他在《诗评》部分中说到:“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 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
    2016.02.15 16:22:00
  5. 是“近似”而未能做到“传神”。真正“传神”的美学概括,应该是“意象的形象化”,或曰“意象”、“形象”的二元组合论。   明乎此,严羽“以禅喻诗”之所谓 “透彻之悟”,便可以理解为哲思与美感两种境界的彻底贯通。被后人誉为“字字入禅”的王维诗意,恰恰是中国古典诗歌“...
    2017.04.24 09:15:00
  6. 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朱熹教人读诗说,在看注解之前先反复吟咏,看注解之后,“又吟咏三四十遍,使意思自然融液浃洽,方有见处。”严羽也说:“读骚之久,方识真味。”以上说的是文学,书画戏曲鉴赏也是如此。传说唐代画家阎立本到荆州观看南朝画家张僧繇旧迹,第一日粗看,...
    2018.01.09 10:16:00
  7. 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朱熹教人读诗说,在看注解之前先反复吟咏,看注解之后,“又吟咏三四十遍,使意思自然融液浃洽,方有见处。”严羽也说:“读骚之久,方识真味。”以上说的是文学,书画戏曲鉴赏也是如此。传说唐代画家阎立本到荆州观看南朝画家张僧繇旧迹,第一日粗看,...
    2018.01.09 10:43:00
  8. 也。”可见,唐诗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极大。从宋代开始诗歌的发展就面临着唐诗范式的选择,直至后世文人把唐诗作为一种“典范”自觉学习。严羽就提出过诗宗盛唐的主张,金代以赵秉文为领袖的学古派也强调学诗要“以唐人为旨归”,元明时期甚至形成了举世宗唐和“诗必盛唐”的文化现...
    2018.01.22 09:50:00
  9. 也。”可见,唐诗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极大。从宋代开始诗歌的发展就面临着唐诗范式的选择,直至后世文人把唐诗作为一种“典范”自觉学习。严羽就提出过诗宗盛唐的主张,金代以赵秉文为领袖的学古派也强调学诗要“以唐人为旨归”,元明时期甚至形成了举世宗唐和“诗必盛唐”的文化现...
    2018.01.22 09:50:00
  10. 如,“天才”和“趣味”等概念中所包含的艺术创作和欣赏要突破理性规则的思想,在中华传统美学中也非常丰富。《庄子》中的“解衣盘礴”、严羽的“别材”和“别趣”、袁宏道的“趣”等都指向一种源自自然、超越知识积累和算计之上的才能,无论艺术创作还是艺术鉴赏都需要这种才能。...
    2018.06.01 10:05:00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