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715条,用时0.156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业带,这是带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互动发展的主轴,也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所在。实现这两条主轴的高效对接、融合发展,必将使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发生飞跃性变化。而对接这两条主轴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加快构建“T”型高速铁路网。   从东部沿海地区看,目前沿海发达地区...
    2009.03.09 15:57:00
  2. 全意义上的“学术概念”,所以徽州传统教育研究就成为真正意义的、典型的区域教育史研究。对于具有典型意义的徽州传统教育的研究,不仅可以为中国区域教育史的研究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范本,而且还可以为“重构教育史”提供理论和现实的资源。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2009.03.31 09:55:00
  3. 平衡。最近,沿海地区(以上海为例)工业的下滑非常明显,相比之下,内地一些省份受到的冲击小,恢复得也快。这一来,有些人又晕了,认为中国区域间走向平衡的时机来临了。不错,在短期里,中国经济受到了剧烈的外部冲击,沿海部门肯定是受影响更大。但是,请冷静想想,随着中国经济和...
    2009.04.21 11:13:00
  4.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28.   [6]卫珑.缓解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问题观点综述[J].经济学动态,1996(12).   [7]宋学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及其收敛性[J].经济研究,1996(9).   [8]董千里.物流系统化组织设计研究[M]//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术论文集.西安:西北大学...
    2009.04.28 12:52:00
  5. 保持、东西互动、拉动中部。统筹区域发展,建立和健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中国区域经济的重构有其必然性。一是金融危机导致外需的急剧萎缩,使得以出口为主的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受到打击;二是4万亿元投资计划以基建项目和工...
    2009.06.05 10:12:00
  6. 也开始呈现出竞争合作的新迹象。   有分析人士用“重大变化”、“重新洗牌”来形容区域经济出现的嬗变,这种表述或许有些夸大,毕竟中国区域经济的基本架构尚未改变,而且中西部主要靠投资拉动的经济高增长能够持续多久也需要观察。但毋庸置疑,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正在悄然破...
    2009.06.24 13:58:00
  7. 族主义、民族-国家、现代性等问题展开了反思,但民族、国家等概念依旧制约着学者对于中国历史与现状的解释。有鉴于此,会议发起人认为,中国区域研究学术遗产的启示表明,我们需要更为开放的“区域”观念,以使我们对民族与国家关系问题的思考,能真正突破近代民族-国家概念框架的限...
    2009.08.20 15:10:00
  8. 009年度世界特色魅力城市初选阶段,共有62个中国城市入围,后经更为严格的筛选程序,最终31个中国城市入选。   另据了解,刚刚完成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研究显示,2009年,江苏区域创新能力由上年的排名第四位上升到第一位,成为全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广东和北京综合排名与上...
    2010.01.06 10:31:00
  9. 示范区,有利于探索新时期区域共同发展的机制,有利于构建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重要门户,有利于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有利于开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局面。应围绕共建共享基础设施、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形成统一市场、加强产业合作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消除制约区域合作发...
    2010.01.12 14:52:00
  10. 国教育学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同举办的首届京师论坛就以上主题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本报记者撷趣一二,以飨读者。   中国区域发展研究最早不是在教育领域,而是在经济领域。同样是改革开放,同样是经济起飞,但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不一样——有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等等...
    2010.02.05 13:48: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