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人认为,如果站在今天的“国际化”学术视角来看,“中国古代文论”不过是在特定历史时期,文人士大夫这一特殊社会阶层审美趣味的话语表征而已,其价值与意义早已经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隐没于历史深处了。因此对于古代文论的研究无需追问当下意义,更不要说什么意义的“现代转换”,正...
2009.08.04 15:46:00
-
贡献——让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三个重要的贡献,文学批评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除了陆机的《文赋》和葛洪的《抱朴子》以外,中国古代文论史上,集大成者刘勰的《文心雕龙》,第一次提出文章的原则——是为文造情或者为情而造文。所以,这几大文学理论著作奠定了文学批评作为独立...
2013.03.27 08:38:00
-
真诚表达审美情趣,真正展示美,展示真的美。
提高艺术修养。放下身段、放低态度、放眼世界,艺术修养的提升大有空间,既可以加强中国古代文论的学习,也可以自觉借鉴西方文艺理论,还可以追踪文艺发展动态和前沿信息,捕捉当前热点,同时掌握运用现代科技特别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给文...
2014.03.25 10:59:00
-
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造物与现代设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文论、画论、诗论中, 它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 更与艺术直接相关,是中国传统艺术美的发生和显现方式。而现代设计产生、发展于欧美,...
2014.04.21 09:45:00
-
今仍缺乏深刻而完整的认识。
要想在文体的本体论上取得突破,唯有打通中西古今方才能够做到。举一个例子来说,诗的本质特征是什么,中国古代文论的主流答案是“诗言志”。然而,柏拉图则将诗说成是模仿的。并且,西方不同的文学流派对于诗的解说也不一致:浪漫派将诗看成是心灵的歌唱、...
2014.05.20 09:09:00
-
的学生、亲属代表一起深入研讨他的学术思想,缅怀他的治学风范。
吴调公先生生于1914年,从事教育工作达65年之久。他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古代文论、美学和文艺研究的著名学者,著有《李商隐研究》、《古代文论及审美鉴赏》等20余部著作;他还是一位诗人、词人和小说、散文作家,著有小说...
2015.09.10 10:55:00
-
具有显在的意义。
推进中国文学理论话语体系建设
中国古代虽然产生了《文心雕龙》等体大思精、范畴较多的文论精品,但严格说来,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对象大都局限于诗文传统,对多民族文学关注较少。《诗境》《彝族诗文论》等少数民族文论经典,也未被纳入中国古代文论的范畴。五四...
2016.02.22 14:40:00
-
研究的重要观点与主要内容集中表现在八个方面: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分期与历史定位、新时期文学理论批评范式的转换、新时期文学基本性质的多维认知、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化、中国古代文论之现代转换、新时期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新时期的文学批评实践、大众文化兴起与文学批评领域拓展。...
2016.07.19 17:18:00
-
的异质性导致了文学他国化的必然性。从历史上看,外国文论中国化其实是中国文论创新的一大途径。佛教的中国化——禅宗及其文论的形成就为中国古代文论带来不小的创新。而在当代,西方文论中国化仍是中国文论创新的有效途径之一。
比较文学变异学是一种普适性的学科理论。它使比较文学...
2016.08.23 17:49:00
-
锐地发现了70年代教学课堂封闭、灌输、单调、压抑儿童身心的教育现状。1978年,她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教育改革的热潮中。她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国古代文论“意境说”,学习哲学、心理学、美学,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积极进行情境教学实验。她的情境教学美不胜收,热烈的学习情境,让课堂常...
2016.09.21 1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