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找的是不是:中国股市            
找到相关结果约37条,用时0.024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序和排列的系统恰是一个反背。”[5]“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这就是“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9]。   平心而论,对于古史的传说有后人编造的情况,但大多数应该是古人口耳相传的记录。把中国古史说成“层累地造成”,是不恰当的...
    2009.04.28 12:55:00
  2. 有:中国农业起源问题;中国文明和国家起源问题;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社会形态问题;中国文化的结构问题;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若干理论问题;中国古史分期问题;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和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中国近代史的学科体系和历史分期问题;明清以来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
    2009.07.17 10:12:00
  3. 太炎、黄侃、陈寅恪等都是在这个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又如在现代学术史上影响很大的“古史辨”派的疑古之论,比如顾颉刚著名的“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说”,也主要是受到宋儒郑樵和清儒崔述求实辨伪精神的影响才形成的。这说明中国古代的考辨精神及其方法得到了现代学者的认同。时至今日在...
    2009.08.04 15:46:00
  4. 潮,是这一阶段的国学研究,特别是胡适、顾颉刚他们的研究的一个特点。这个疑古思潮是与当时整个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的批判、怀疑有关。人们对中国古史、史料提出许多怀疑,这种质疑也开发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促进了史学的发展。   主持人:您说得很对。其实疑古思潮也是整理国故的一种方式...
    2009.10.26 14:28:00
  5. 证据法”,是以“地下之新材料”补正“纸上之材料”,两者互相印证。作为古史研究的方法论,王国维这一论点对学术界有深刻启发,成为后来中国古史研究和考古学紧密结合的先声。   王国维所讲的“二重证据法”,是以他本人多年研究实践的丰硕成果为基础的,自然也难免受到他那个年代历...
    2013.09.11 09:14:00
  6. 理解具茨山岩画以及有关的考古遗址,它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地位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今天,尤其是一些国外的汉学家认为,黄帝和类似的中国古史传说,可以说基本上,甚至可以说完全没有什么历史价值,根本不应该提。这个问题我觉得值得我们各位专家进一步探讨和讨论。像黄帝这样的古史...
    2014.01.07 12:16:00
  7. 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既批评了‘信古之过’,也指责了‘疑古之过’。”也是在这场讨论中,王国维所说的“二重证据法”,成为后来中国古史研究和考古学紧密结合的先声。   以“地下之新材料”补正“纸上之材料”,两者互相印证。如今,从上世纪70年代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
    2014.01.07 11:02:00
  8. 壮拳拳灯色暗,玄鬓岁月渐稀疏。”为写出一部11卷600多万字的《商代史》,宋镇豪和他的团队殚精竭虑,消耗了十几年的光阴,却“拉长”了中国古史,中国上古史体系中重要的缺环由此补上。   不负近百年的等待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越向前追溯,传世的历史文献就越贫乏。距...
    2014.01.15 13:39:00
  9. 壶   以李济等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考古学家在以考古学重建古史时,也是以“释古”为出发点、以古史记载为蓝图的。因为他们同样坚信:“中国古史的构成,是一个极复杂的问题。上古的传说并不能算一篇完全的谎账。那些传说的价值,是不能遽然估定的。只有多找新资料,一步一步地分析他们...
    2014.02.19 08:48:00
  10. 大科技攻关项目和“重中之重”科研项目的成功突破,把我国的历史的确切纪年由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弥补了中国古史年代研究的一大缺憾。该项目由国务院直接领导,来自历史学、文献学、古文字学、考古学、天文学和测年技术学的专家学者,经过近五年努力,终于...
    2014.09.19 16:57:00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