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89条,用时0.018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中国哲学不断被追问   西方哲学背景下的中国哲学的性质、形态、历史、现状、未来等问题,不断地被追问。诸如中国有无哲学?中西哲学有何异同?中国古代哲学有无现代价值?中西哲学如何对话?等等,百多年来,不断变换着的问题,都是在西学背景下的提问。这些提问虽然更多地表现出...
    2009.04.16 13:40:00
  2. 传统爱智的意义,在哲学观中融入了东方的特别是中国的元素。这种多元的哲学观,无疑是其世界哲学意识的凸显。   熊十力的“世界哲学”意识,为中国哲学走向世界、中西哲学的融会贯通,提供了思想资源和方法论启示,也为中国哲学家利用多重哲学智慧展开形而上的思考开启了新的路径。...
    2009.09.09 14:56:00
  3. 而言,哲学的教化作用在于引导人们建立某些正确的思想观念与方法,包括不把人的本质看作是某种本质的认识者。   哲学教化观的启示   中西哲学在教化观上的某种一致性,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尤其是在有关哲学的目的与功能、中西哲学的对比等问题的认识上。   哲学的目的与功能...
    2010.01.25 15:22:00
  4. 委员。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黑格尔全集》中文版(人民出版社)主编、中西哲学与文化研究会会长、全国西方哲学学科重点第一学术带头人。曾应邀到德国美因兹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日本京都大学作学术讲演,到美国、...
    2010.03.01 15:07:00
  5. 兰的聪明之处是在古代文献中梳理出了子学、经学、佛学和理学的次序和理路,实与“以西解中”无涉。按照历史线索和具体观点编写内容详实的中西哲学史料,逐渐成为一个好传统。现在,每写一部哲学史教材,都要编写相应的资料选编或原著选读。   还有一种是经典释义的方法。这种方法承袭...
    2013.05.02 08:45:00
  6. 究水平,自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定位、人文立场与社会本位的关系梳理,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概念体系与中西哲学问题域之间的合理张力与内在衔接等诸多问题作出新的学理建构。有学者提出引入形态学方法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理建构问题,认为,马克...
    2013.08.13 08:59:00
  7. 说要通过提高自己的学识与修养来破除种种蒙蔽,而“去私”就是说,要能够真正地推己及人的真诚思考。   坚持实践唯物主义辩证法,会通中西哲学,这是成就冯先生哲学家地位的最为重要的治学理念。冯先生回顾自己的哲学研究道路时说,“当我把实践唯物主义辩证法理论作为研究方法,运用...
    2013.09.30 09:54:00
  8. 中国哲学深深懂得这一根本差别,但在中国哲学中,“道器不分,体用不二”,形而上者(道体)与形而下者(器用)是统一的。这一点构成了中西哲学的根本差异。在关于道(形而上者)在何处的问题上,一个西方哲学家会说,道在超感性世界,在理念世界;而一个中国哲学家则会说,大道不离...
    2013.11.15 08:46:00
  9. 学亦然。还是施耐德巴赫教授说得好:哲学的拯救在于“重振自我”,“建立我说”。我们应该根据现实和生活实践,创造自我的哲学。我且模仿严羽的话说一句作为结束语:“夫哲学有别材,非关书也,然古之哲人未尝不读书。”   (作者为中西哲学与文化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2013.11.15 08:46:00
  10. 情怀。和通常的说法有所不同,我愿意强调道家思想中人文和自然相互蕴含的特质。实际上,不仅仅是道家,先秦哲学的特质都在人文精神上。从中西哲学的对比来看,先秦诸子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特异之处,就是人文意识的自觉尤其早,而思考又尤为圆通。从产生的时间来说,中国的人文精神要比西...
    2013.12.17 16:25:00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