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2465条,用时0.032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的主、客观原因,明确指出错误的危害性和改正的方法。批评的过程就是评理、说理、以理服人的过程。首先,讲理要讲正理,帮助被批评者通晓事理、明辨是非、了解利害;使之听后茅塞顿开,产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千万不能就事论事,这是论不出所以然来的,也是不能解决...
    2009.04.02 13:09:00
  2.   内容摘要:春秋时期兴起的人事理性思潮,促使儒者对社会治乱之根源的探索转向人本性。儒者坚信,人心之仁、人性之善是社会秩序的合理基础,包含着遵守社会规范的内在自觉。仁是个人内在的道德修养,也是人际互动必须遵从的、体现的价值准则。个人天然具有仁爱之心、良善之性,...
    2009.04.09 13:58:00
  3. 趋于感性,父亲相对宏观一些,而母亲相对微观一些。这样的差别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处世方式和判断力。理性教育偏弱的孩子通晓是非、明白事理的能力会比较差。偏于理性的父亲会给孩子更多的权威感、纪律感、约束感。同时,父亲相对果断、坚毅的气质也会让孩子更多地感受到力量、支持...
    2009.04.27 09:52:00
  4. 同之“义”,便可“扶义而动,推理而行”。推类可相应分为引譬推类与援类推类两类。有学者提出推类是根据两种不同事物、现象在类属性或类事理上具有某种同一性或相似性,进而由此达彼的一种论说方式,它通过“假物取譬”、引喻察类等环节来描述、说明和论证一个思想的是非曲直。  ...
    2009.06.08 11:00:00
  5. 综合于一”、“列宁、罗素、孔子,三流合一”的新综合哲学的可能性。张岱年四十年代写的“天人五论”(《哲学思维论》、《知实论》、《事理论》、《品德论》和《天人简论》),就是以辩证唯物论为基础和主导,吸收西方哲学的逻辑分析方法,改造并重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德理想主...
    2009.06.17 10:26:00
  6. 神对于道之本体的理解侧重于人伦纲常。这种着眼于生命道德的人生智慧,以敬天爱民的道德实践为出发点,把主体的德性觉悟,视作体天道、知事理、顺人心的先决条件,正所谓先“正德”,而“厚生”。对于社会正义而言,只有先具备了正义之心性和觉悟的内在意识,之后才有社会正义的行...
    2009.06.18 16:32:00
  7. 义,也正是在这一文化的倡导和贯彻下,才有了海尔的奇迹。我们一个单位、一个地方也要通过多种形式对干部开展教育,倡导鲜明优秀的创业干事理念。对干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深对党的认识,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与...
    2009.07.17 09:48:00
  8. 在抗日战争时期,张岱年潜心研究,力图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的逻辑分析方法结合起来,撰写了《哲学思维论》、《知实论》、《事理论》、《品德论》和《天人简论》(简称“天人五论”),构建了“三结合”的独特的体系。“天人五论”一直没有发表,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公...
    2009.08.03 16:32:00
  9. 实,将事物对象化,从而将原本活泼泼的东西置换为死气沉沉的词语网络,把僵死的概念误当作具体性存在。借用海德格尔的方式说,在古人那里事理是自然涌现出来的,而在现代学者这里事和理都是被强行建构出来的。第三是学术根本观念上的知行合一精神。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学问根本上是知...
    2009.08.04 15:46:00
  10. 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如果奉行各种各类的教条主义,仅作书本的俘虏,而不能弄懂和驾驭书中的事理,那便如明人李贽所言:“书能误人。”地球与社会是一个有着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我们需要从各个不同学科作为切入点,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
    2009.08.10 10:30: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