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使人可爱。北宋大诗人黄庭坚扬言:“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这段话太有名了,连诗人的好友、大文豪苏轼都忍不住把它收录到自己的文集中。明清笔记更是屡加引述。
不读书,居然“面目可憎”,如此看来,读书还是一味美容...
2013.04.23 15:01:00
-
风之奇特神韵极似记载中善于画竹之北宋文同墨竹风格。苏轼在画的左下方的十三行题字中提到的文同画竹之心法口诀:“凡欲写竹,必先乃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看来,这幅北宋巨幅墨竹图,是在“成竹在胸”、“兔起鹘落...
2013.07.26 08:53:00
-
筼筜谷偃竹。二为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苏轼临绘自文同的风竹画作。文同和苏轼是好朋友,文同以绘竹而闻名,并主张动笔前“先得成竹于胸中”,这就是成语“胸有成竹”的来历。
新闻发布会上,画主代表黄鸿端女士首先介绍了宋代巨幅墨竹古画发现的来龙去脉以及墨竹大概内容。...
2013.07.26 15:26:00
-
政府不得不启用关心舆地之学的曾纪泽来收拾残局。曾纪泽、许景澄等在与俄国人的谈判中发现,俄国人对中国伊犁、帕米尔等地区的情形“烂熟于胸中”。而本国地图的粗浅迫使他们无可选择地在与俄人的谈判中使用俄国地图,或鉴于“中国既无精细之图,不得不藉英图为辩论之资助”。在与西...
2013.09.12 09:03:00
-
的成就动机,将爱国主义情感化为发奋拼博的强大动因。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蕴于胸中的爱国情怀、报国志向、强国决心促使广大青年在民族危亡关头同仇敌忾,在面临重大灾害时众志成城,在伟大的复兴征程中开拓进取。
爱...
2013.10.11 08:53:00
-
成功学、致富术、官场秘笈,这些文化垃圾倾倒在心灵家园,非但不能长精神,还要“长疾瘤”。
宋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有人更是警告:当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好长时间没读书了,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话,那你就已经堕落了。...
2014.04.23 08:43:00
-
才能体察思绎道理。
读书是一种文明修养。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中外传统文化莫不重视读书学习。“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把读书学习与个人修养的关系阐述得淋漓尽致。杨澜说:“读了那么多东西,节目里并不一定用到,只是为了...
2014.04.23 15:56:00
-
”得于“形”,舍“形”,无从求“意”。更强调写实。清代蒋和《学画杂论》认为,“未落笔时先须立意,一幅之中有气、有笔、有景,种种具于胸中,到笔着纸时,直追出胸中之画”。有“意”有“景”的“胸中之画”,即指“意象”。
综上所述,所谓“意象”,即艺术家主观的心意与客...
2015.03.19 14:29:00
-
这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应当在现代社会中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古人为什么强调官员读书学习呢?因为“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读书乐趣多多,首先是能够学到知识。这是读书最基本的功能。知识不像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你...
2015.04.13 08:06:00
-
这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应当在现代社会中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古人为什么强调官员读书学习呢?因为“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读书乐趣多多,首先是能够学到知识。这是读书最基本的功能。知识不像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你...
2015.04.13 0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