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陵在中华民族是有五千年历史传统的,自从 “黄帝崩,其臣左彻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绎史·纪年》)。“黄帝崩,葬桥山”(《史记·五帝本纪》)。轩辕黄帝的陵墓,被称为“中华第一陵”,在黄帝陵祭轩辕黄帝便成了国之大典。历尧舜禹,经夏商周、秦汉唐,迄止宋元明清直到当代,黄...
2009.04.01 09:47:00
-
学家竺可桢已考定其天象记载是“殷末周初”的,那么其写作年代也应在此附近。司马迁是汉武帝时人,他作《史记》大量引述古代典籍,其中《五帝本纪》就几乎全文引述《尧典》。如果《尧典》是当时刚刚炮制出来,他会立即拿来引用而不知其中底细吗?这是不可能的。
(七)《周礼》是刘...
2009.04.28 12:55:00
-
则显得不那么开明,至少在后世的政治语汇中,这两个字分别有垄断与窃夺之意。
有关尧、舜、禹的禅让故事,古书多有描述,如《史记·五帝本纪》讲:“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授权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
2009.04.29 16:27:00
-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瞿林东表示:“历史要做求真的考察,文化作为一种思想的传统,它的影响有时候要超出历史的范围。例如,司马迁所著《五帝本纪》流传了2000多年,这就是文化。”陈支平认为,“只有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一道认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及包容性,才能从无限广阔的空间来继承...
2013.12.02 15:26:00
-
个叫“具茨山”的地方联系了起来。
具茨山与上古历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李学勤
二十四史是以《史记》为首的,《史记》是以《五帝本纪》为首的,《五帝本纪》是以黄帝为首的。以黄帝作为我们正史的开始,这一点不是偶然的,而是反映了我们祖先以来传统的文化理念,肯定了中华...
2014.01.07 12:16:00
-
艰辛,但经过努力,他的书法水平不断提高,在最近刚刚举行的江苏省第九届新人书法篆刻作品展上,他便凭借一幅王字(王羲之)行书《史记-五帝本纪赞》,一举斩获了此次省级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奖。
在4200名参展作者中经过初评、复评确定400名入围作者和38位获奖候选者,再由省书协...
2014.07.07 13:56:00
-
读《史记·五帝本纪》,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尧。他在选择接班人的时候,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大臣放齐举荐尧帝的长子丹朱,说他通达事理,尧却认为他愚顽好斗;大臣讙兜举荐水官共工,说他民意很高,尧却认为他欺上瞒下。最后议到舜,大家都说这个人德行好、口碑好。尧决定把自己的两...
2015.06.29 07:40:00
-
色彩的崇敬。曾经就《公羊春秋》的研读对司马迁有所指导的董仲舒对“天人之应”有诸多讨论,他的思想可能对司马迁有一定的影响。《史记·五帝本纪》说尧“敬顺昊天”。张守节《正义》解释为“敬天”。后世注家对《史记》文字的解说,也可见“敬天常”“严敬天威”等说法。如果认识到秦...
2015.09.09 08:58:00
-
可考问圣心。
瞽叟杀人虽是一个假设,可也不是没有可能。因为瞽叟曾两次想杀了自己的儿子舜,只是舜孝而机敏没有成就父恶。《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所以,“瞽叟杀人”这个假设前提是可以成立...
2016.05.26 09:53:00
-
“明德”观念在中国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虞舜时期。《史记·五帝本纪》云:“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史记·五帝本纪》又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记载大禹事迹的遂公盨铭文也载:“民好明德,顾在天下。”“明德”不仅是道德上的自我完善,更是一...
2017.07.01 07: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