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究其实揭示了似可令人乐观的结论:中国文化之Idea是可以重新找到有形之社会制度依托的。寅恪先生研究的主要是中古史,这段时期,政治上有五胡乱华、文化上有佛教占据支配地位,儒家似乎陷入绝境。然而,唐宋时代,先有韩愈之力挽狂澜,后有宋学之勃然兴起,透过宋明理学反而成就中...
2009.08.27 14:47:00
-
子思想,大兴学校,开展儒学教育,汉族政权如此,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莫不如此。最为典型的是东晋十六国时期,也就是在中国历史上称为“五胡乱华”的时期。在中国北方出现了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十三个地方割据政权,少数民族政权尊孔崇儒较之以前的汉、晋中...
2009.10.10 11:12:00
-
原上造成了巨大的权力真空,不久东胡的鲜卑族便乘虚而入,成为草原的新主人,在鲜卑的压力下,南匈奴等胡族纷纷内迁汉朝境内,成为日后“五胡之乱”的远源。而北匈奴的西迁更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将西方世界搅得天翻地覆。窦宪恰似传说中的那只蝴蝶,翅膀的一下扇动,无意中促...
2009.11.20 14:35:00
-
三阶段,从秦汉开始到南宋末年,中国历史就是在一治一乱、一离一合之中发展。“六国离,而秦苟合以及汉,三国离,而晋乍合之,非固合也。五胡起,南北离,而隋苟合以及唐;五代离,而宋乃合之。此一合一离之局一变也。”(《读通鉴论·叙论一》)宋元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进入纯杂...
2010.06.11 10:44:00
-
步发展,为南京复兴奠定了第三个基础。
在江南地区平稳发展的时候,西晋王朝统治下的北方地区先是发生了“八王之乱”,接着发生了“五胡乱华”。“这样,大批北方世家大族和平民百姓迁移南下。根据谭其骧的研究,当时有90万人南下。仅宁镇一带就有二三十万人,超过了当地人口...
2011.10.24 17:58:00
-
朝灭六国,统一全国相比,隋朝的统一同样不容易。秦灭六国,都是属于华夏民族,属汉人。而到了隋朝前夕,中国大地上的人员构成非常复杂,五胡入汉,有了很多少数民族,甚至有白种人,“深目高鼻多须”。民族之间,有着很深的文化矛盾。但是,这种现象在隋朝得到了解决。
就以隋...
2013.05.30 18:37:00
-
一个中国人都没有放弃这样的信念:我们终将重回汉唐盛世!五千年文脉绵延不绝,看惯了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一百五十年的低潮徘徊又如何,五胡乱华不也是一百五十年吗?纷乱之后迎来的是辉煌万古的大唐气象。
千百年间,我们的民族屡经磨难,却能生生不息、浴火涅槃。纵观世界各...
2013.06.05 17:29:00
-
灭其族而用其刑,使苗民的刑制发展成夏商周三代通行的奴隶制五刑,即墨、劓、刖、宫、辟,并沿用至汉初。
张晋藩表示,从西晋末年“五胡内迁”到东晋“十六国”,再到南北五朝,少数民族相继在广大中原地区建立政权,制定了适用范围不同的法律,丰富了中华法文化的内容,甚至创...
2014.01.17 14:57:00
-
童岭: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客座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六朝隋唐时代的学术、思想与文学;古代东亚史;五胡十六国及北朝文化史;《文选》学等。三国时代,一代枭雄曹操废掉单于称号,将匈奴部落一分为五,这种情况一致持续到公元304年,由南匈奴贵族刘...
2014.04.18 16:30:00
-
入里的论述:“人孰(谁)不曰:天下平定之时,可以息兵偃武。殊不知,治兵然后可言息兵,讲武而后可言偃武。若晋彻(撤)州郡之备,卒召五胡之扰;唐彻中国之备,终致安史之乱,此无备之验也。夫当天下无虞之时,正须常守不虞之戒,然则武备其可一日而忘哉!”(《明太祖宝训》卷...
2014.04.21 08: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