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4条,用时0.036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贪欲,而最根本最深固的贪欲是对“我”和“我所有”的强烈执著。大众较为熟悉的《心经》告诉人们要用智慧进行“观”和“照”,通过“照见五蕴皆空”来破除对“我”的执著,认识到一切事物包括我们自身都是变化的不是永远的,从而放下对财、色、名、食、睡五欲的强烈贪求,得到“心无挂...
    2010.04.06 08:40:00
  2. 撒冷十四站苦路上前行,他心中的梦想是什么?为人类救赎灵魂。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苦苦打坐七七四十九天,心注一境,六根清净,最后“照见五蕴皆空”,发誓要“度一切苦厄”。在宗教当中,理想是不言而喻的,天启、神谕、顿悟,醍醐灌顶、当头棒喝、天使开示、主降福音,让你在神秘语境...
    2016.06.27 09:33:00
  3. 扑不破,在中国的儒释道那里同样成立。在儒家,“道”是作为“善端”的隐而未彰的属性;在佛家,“道”表现为《心经》一言以蔽之的“照见五蕴皆空”;在道家,“道”是老子所谓的“惚兮恍兮”“恍兮惚兮”“窈兮冥兮”的状乎无形影。与这种“道”的形上性不同,“术”指向形下性。中国...
    2019.01.28 09:19:00
  4. 然物外、回归本心之境。“观自在”“惠光普照”,来自佛教的修炼思想。“观自在”出自《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金刚经》亦云:“应观自在,一切法无我。”三字之含义是指观照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的欲望、执着和烦恼,不为所困,从而达到清宁平...
    2024.07.30 21: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