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永远铭记。黄炎培说,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毛泽东主席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
2009.04.01 09:43:00
-
段著名的谈话。黄炎培说,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毛主席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够跳出这个周期率。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负起责来,...
2009.06.22 10:33:00
-
王。其实,文宣王的“王”是周朝天子的“王”,是与秦至隋的“帝”相同的。据记载,女真兵进入曲阜,曾以孔子的“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语而火烧孔子庙,但两年后就建太学,重修国子监,14年后,熙宗亲自拜祭上京孔子庙,赞扬孔子思想“使万世景仰”,拨款重建曲阜孔子庙...
2009.10.10 11:12:00
-
中国封建社会在这方面没有制度创新,才出现了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对话时讲的“中国王朝兴亡周期率”问题,即“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
中国封建社会吏部所行使的“科举制”,充分发挥了官吏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中国封建社会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创造出了其它国家...
2009.10.19 15:37:00
-
会四条:一指明一地,令中国皇帝居住;二代收各省钱粮;三代掌天下兵权。今日衅开自彼,国亡在目前,若竟拱手让之,我死无面目见列圣。等亡也,一战亡也,不犹愈乎?”[9]而群臣在会后知道此照会是假时,竟无人当面向决策者说明此事。以至于在和八国联军宣战后,荣禄一方面在致刘坤...
2009.12.01 16:43:00
-
地问黄老:您来延安考察了几天,都有什么感想?黄炎培坦率地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
黄炎培的担心是有充分史实根据的,中国历史...
2009.12.30 11:25:00
-
的写作才最终抵达了一句顶一万句的发现。
此书之“大”还体现在作者对人类本体的关怀。生存和死亡从来就不是问题。如何生存和如何死亡也非终极问题。人类所遇到的终极问题是孤独。作者在这部书里,孤身一人游历了孤独。我们将在这部书里发现,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寻...
2010.03.31 08:46:00
-
敌人,夏明翰英勇就义前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不朽诗句,方志敏在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坚贞不屈,写下“严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的铮铮誓言,就是因为他们深信“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2010.05.25 08:10:00
-
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回答黄炎培如何防止国家政权“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周期率的提问时,就鲜明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追求人民当家作主的一贯主张:“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
2010.08.25 13:22:00
-
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1945年,黄炎培参观延安之后对毛泽东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悖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
2012.10.26 18: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