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647条,用时0.106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构成的。“指导思想”这个概念本身就意味着一定社会在思想上的某种统一,意味着用一定的思想理论统一人们的思想,达成某种共识,以便规范人们的行为,采取共同的行动,否则它就不是指导思想了。而“多元”意味着不同的思想并立,甚至相互对立,谁也不能把其他思想“统”进来,构成一个统...
    2009.03.31 10:12:00
  2. 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知识产权文化,是指在知识产权文化领域中人们的观念模式与行为模式,既包括人们的意识因素,又含有人们的行为因素。知识产权文化要素,可归纳为知识产权认知、知识产权价值的认同、知识产权评价和行为模式。知识产权文化本质是一种“法律文化”、“权...
    2009.04.28 15:04:00
  3. 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过去,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突击搞运动、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通过把外在的价值标准内化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对人们的行为有重大影响。但这种影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此外,一般政策性规定所起的作用也有限。十几年来,各级党政机关、各行各业发布的反腐倡廉的文件...
    2009.05.08 16:44:00
  4. 四处活动。   许多民众站在道义的立场上,对行为不良官员、超速驾车富家子乃至流感患者吕某进行了激烈指责。应该说,公共舆论对于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着十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当今互联网的普及,为公共舆论的实现提供了便捷共享的平台。这种公共舆论监督,在限...
    2009.05.27 15:40:00
  5. 心的利他动机——人类与生俱来的对群体中其他个体的同情倾向,使得人们对其他个体具有天然的认同感,并且也渴望得到来自他人的认同,这驱使人们的行为合乎利他的社会规范。无可否认,自利与利他构成了人类本性的两个基本方面。斯密的《国富论》只是对人类本性若干维度中的自利动机进行了考察...
    2009.06.22 10:37:00
  6. 境的政府法令,统治阶级通过法律制度的方式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系列思想主张固定下来,通过法律制度的强制性来具体实施这些思想,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社会生产活动。   再次是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自然保护区”。汉唐时期,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已发展到较高水平...
    2009.06.22 10:37:00
  7. 教化人、引导人。文化触及到制度不能触及的人们的思想和价值取向。优秀的学校文化形成良好的校园舆论导向和正确的价值判断,时时处处对人们的行为起到引领、规范和约束作用,大家在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中通过“内省”和“慎独”来规范和约束自己。良好的文化可以加速管理目标的实现。  ...
    2009.06.30 16:19:00
  8. 一。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历来既重视“德治”功能,即通过对民众广泛的道德教育,提高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道德自觉,以“道德自律”精神规范人们的行为,来调节人际利益的矛盾和冲突,又重视“法治”功能,即通过国家的刑法,以强制力量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两者相辅相成。...
    2009.07.02 11:18:00
  9. 强调人性“好利恶善”,其意指人人因此可能为非作歹,而亚里士多德法治理论所依据的恶性普存观,并非是指人类成员普遍都是恶人,而是意指人们的行为在本原、原始的意义上是受感情、欲望、冲动所支配的。正是基于此亚里士多德经常这样设问:“由最好的一人或由最好的法律统治哪一方面较为...
    2009.07.08 11:16:00
  10. 进;第四,社会分化全面展开,新的社会阶层和职业群体相继出现,所有制成分呈多样化状态,社会流动日趋加剧;第五,世俗化进程迅速推进,人们的行为取向越来越认同于现实性和理性化,人们的生活水准得到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问题也日趋突出,主要有:第一,在收入分配...
    2009.07.28 14:21: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