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策
江苏城市化自改革开放启动时开始发力,特别是1998年以来,江苏进入城市化高速期,规模和速度史无前例:全省每年约200万乡村人口进入城镇,城市化水平以年均1-2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推进,到2008年底已达54%。但因为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盘根错节,所以当...
2009.02.17 14:33:00
-
续的投资和资金,不能形成消费———投资———生产———收入———再消费的循环,不能达到刺激经济恢复正常增长的目标。左小蕾认为,13亿人口是中国与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特色。综合国力可能做很多事情,分散以后,就微不足道。在经济低迷、民间投资明显下降、经济增长缺...
2009.02.17 15:06:00
-
业50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0万人,加起来共1500万人。今年仅大学毕业生就超过600万,所以,这个就业目标充其量只能解决城市本身的人口、大学生及少部分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大量的农民工还必须自己寻找出路。
面对这么庞大的失业人口,常规的、主要靠企业自动吸纳就业的思...
2009.02.17 15:13:00
-
现了连续5年增长。但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全社会对粮食等农产品需求持续较快增长,与此同时,我国是一个有13.2亿人口的大国,人口持续增长、耕地不断减少,再加上当前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大幅度回落,使农业比较效益进一步降低,这给农业的持续发展,农产品...
2009.02.17 15:19:00
-
与之相配套的土地政策调整、基层政府机构改革。
一、加快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里所阐述的工业、农业是广义的工业、农业。中国13亿人口,人均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农村人多地少,在城市就业不足,历来的知青上山下乡、待业青年、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等都是就业不足的表现...
2009.02.17 15:23:00
-
恐怕要转变观点。很多人说只有中国才能拯救资本主义。”对此,温总理说了这么一段话:我不这么看。我头脑是清醒的。因为我们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十分繁重的。我们要走的路还十分漫长。如果你到中国东部的城市,和伦敦差不多。但是你到中国的西部地区和...
2009.02.18 14:15:00
-
种需求,这才是符合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要求的。
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始终是我党孜孜以求的目标。我们党提出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目标。“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高水平的消费,需要建立与之适...
2009.02.18 14:18:00
-
域发展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城市是社会发展效率的载体,坚持效率导向,就要优先发展城市。县域发展是社会公平的保障,我国县政府管辖下的人口占据总人口的70%左右,中西部省份县域人口比例更高,没有县域的发展,就不能保障我国多数群众的利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效率优先、兼...
2009.02.19 09:52:00
-
经济体制改革,也为利用外资和国外市场创造了内部条件,这都使得对外开放得以顺利开展。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证明,我们作为一个经济落后、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的大国,完全依靠自己国内的资源、市场和技术是不可能实现赶超型发展,走到世界经济前列的。而且世界各国的工业化历史也证...
2009.02.18 14:28:00
-
多,低收入人群多,管理较复杂。但问题是,之前我们有没有加强对城中村的管理呢?还是简单地依靠原来的“村镇”政府进行管理,而没有根据人口发展的客观实际提供必要的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把它们当作真正的大城市的一个行政区域来加以管理呢?所谓“城市化”的进程,本...
2009.02.19 1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