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3566条,用时0.024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民无偿奉献的广大志愿者……他们带给人们的,同样是感动。责任的自觉,在他们身上朴实而真切地体现出来。   人们炽热的救灾行动,来自人性的善良,来自感同身受的将心比心,来自同胞亲情的血浓于水,更来自公民责任的自觉与张扬。这里面,出于公民责任自觉的行为更能体现文明进步...
    2009.02.19 10:18:00
  2. 看来,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人的欲望和需要的满足,衡量一个社会制度进步的根本标志就是看它是否合乎人性,整个历史过程可以归结为人性的失落与复归。毫无疑问,在资产阶级心目中,最合乎人性的社会就是以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为经济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因此在资产阶级那里,所...
    2009.03.09 14:35:00
  3. 廖名春认为,仁字之“二”实为“=”,是“心”的简化符号。许慎误认为二,兼爱说、相人偶说等都是从许慎之错中衍生的误解 。   孟子从人性的角度探索仁的渊源,他称人性有四种善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亦即仁、义、礼、智 。《公孙丑上》和《告子上》两篇都...
    2009.04.09 13:58:00
  4. 史的考察中探讨中国哲学的不足。   概念逻辑作为哲学的操作平台是中国哲学之所缺   轴心时代以来,中国的人性论讨论,基本上是在关于人性的具体德目层次上展开的。所以,中国古代的人性论争论,基本上是同一层次上的不同人性观念的争论。这种争论延续了两千多年,并在相当大的程...
    2009.04.16 13:40:00
  5.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
    2009.04.22 13:52:00
  6. 思想的传播以及维新派的梁启超对国民性的看法的影响,但他并未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而是有着自己的观点。早在1902年,鲁迅就分析过国民性和人性的问题,他以《天演论》的思想为基础,对国际竞争的残酷性,表现出强烈的民族危机感,他提出“我以我血荐轩辕”,不惜以鲜血来进行血荐,这...
    2009.04.27 10:01:00
  7. 格斯天才概括的“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进行片面强调和机械抽绎的结果,却是过度蒸馏后风干的失真和虚假,而使历史剧在失去人性的真诚后走向神坛,“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带来观众欣赏心理的逆反。   “文革”宏大叙事的虚...
    2009.04.28 14:53:00
  8. 度的抵触与漠视,弗洛伊德、荣格与马斯洛们,还徘徊在中国作家艺术家的视野之外,使得红色经典中次第出现的英雄人物,“人味”越来越少,人性的渊薮及其复杂性难以得到表现,类型化倾向越来越明显。而当今的文化生态提供了一个契机,借助改编者所获至的当代意识,红色经典的英雄们可...
    2009.05.04 11:11:00
  9. 度的抵触与漠视,弗洛伊德、荣格与马斯洛们,还徘徊在中国作家艺术家的视野之外,使得红色经典中次第出现的英雄人物,“人味”越来越少,人性的渊薮及其复杂性难以得到表现,类型化倾向越来越明显。而当今的文化生态提供了一个契机,借助改编者所获至的当代意识,红色经典的英雄们可...
    2009.05.07 14:01:00
  10. 的这种支撑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在抗震救灾斗争中,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中华民族的坚强与勇敢得到尽情演绎,人性的善与美得到充分展示,责任、关怀、爱心、互助等宝贵品质得到最好诠释,进一步弘扬和升华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些美好感人的自觉行为,...
    2009.05.08 16:44: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