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体、自动化、计算技术、喷气和火箭技术等新兴科学技术领域;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有生物活力的牛胰岛素,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与回收,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证明,以李四光为代表的中国地质学家的地质力学的理论与应用等等。
(四)社会动员的有效组织...
2009.11.03 09:43:00
-
的九大胜利召开的消息,醒目的标题概括大会为“朝气蓬勃的大会、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1970年4月26日《解放日报》刊登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这些展品让大家重温红色回忆,更加铭记当今生活来之不易。
为何会藏报?戎同笑着说:“物质富有了,精神...
2011.06.21 15:32:00
-
个国家把自己的航天员送入太空时,它可充分体现其综合国力的强盛,也将增强该国民众的民族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了全民的凝聚力。特别是我国航天员一旦进入太空,则能像六七十年代中国拥有核武器和人造地球卫星那样,引起全世界人民注视,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虞山镇莫城管理区)...
2013.06.27 16:54:00
-
那么谁来使生活成为美丽的呢?”高尔基的诘问,道出一个朴素的真理:知行合一是成就美好蓝图的前提。从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到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唱响“东方红”;从勇士飞天、太空漫步,到遨游“天宫”、“嫦娥”奔月,我国航天事业迈向梦想的每一步,无不铭刻下航天人艰苦奋斗的深深...
2013.07.03 08:51:00
-
家为实现其战略目标,所具有的从事和影响空间活动的综合实力,它是民族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世界军事强国竞争获取空间优势的帷幕从此拉开。我国自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至今,航天力量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世界航天...
2014.01.15 16:44:00
-
斯塔克通过月食,测定太阳-地球—月球系统的相对大小。2世纪,托勒密利用古代月食记录来研究月球运动,这种方法一直延用到今天。在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出现之前,科学家一直通过观测月食来探索地球的大气结构。
“天文科普要从娃娃抓起,希望今后有愈来愈多的学校,能够组织孩子们参与诸...
2014.10.09 07:39:00
-
《怎样防止冻疮》。”
在校报刊登的学术文章中,记者看到一篇名为《星际飞行的脱离速度》,文中写道,“自从苏联发射出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后,我们在很多文件中看到‘脱离速度’这个名词,这个速度指的是,当物体以这个速度从地球飞出去时,这个物体就永远不会回到地球。”随后...
2015.09.17 09:34:00
-
《怎样防止冻疮》。”
在校报刊登的学术文章中,记者看到一篇名为《星际飞行的脱离速度》,文中写道,“自从苏联发射出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后,我们在很多文件中看到‘脱离速度’这个名词,这个速度指的是,当物体以这个速度从地球飞出去时,这个物体就永远不会回到地球。”随后...
2015.09.17 10:43:00
-
展的大势,推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取得成功以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
2015.12.18 14:54:00
-
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思礼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梁思礼与第一代航天战士一起,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国航天事业,使中国居世界航天强国之列。能为此奉...
2016.04.18 07: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