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战国550年,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结构大调整的一段时期。很多仁人志士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提出了构建理想社会的看法。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就是这场文化运动的先驱者。然而,孔子的理想并没有得到顺利的展现与实践。尽管他踌躇满志,但最后也不得不转而以教育著书的形式...
2009.03.16 15:48:00
-
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社会战乱不已,人民生灵涂炭。面对落后挨打的困局,中国的仁人志士们通过当时能够了解到的世情国情的对此,逐步发觉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中国与奔腾不息的世界进步潮流越离越远,因而试图寻求奋发图存...
2009.05.07 11:14:00
-
罚为政教之用”乃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传统的环境资源保护意识培养和法律实施中,也充分反映了道德教化的重要作用。中国古代的仁人志士和开明君主,大力倡导“天人合德”、“仁民爱物”、“民胞物与”、“节用爱物”思想及“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伦理道德原则...
2009.06.22 10:37:00
-
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样从那时开始,走什么样的路、怎样走,便极为现实地摆在了中国人面前。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寻求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为此,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先后发动了三次伟大革命。
第一次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
2009.07.02 11:25:00
-
中国人民“有着酷爱自由,追求进步,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的光荣传统。对外来侵略者无比痛恨,对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无比鄙视,对爱国仁人志士无比崇敬,已经成为我们宝贵的民族性格。”胡锦涛同志把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概括为以下六个鲜明特点,这就是:坚持国...
2009.07.16 15:40:00
-
近代科学在欧洲兴起后,中国科学知识的自主创新能力就相形见绌了。从被动接受西方科学时起,中国国家主权的危机就已酿成。面对国难,无数仁人志士探索富国强兵之道,“科学救国”正是其中一个思想主流。在努力吸收西方科学的同时,中国科学家也致力于建立自己的科学体系。
事实证明...
2009.07.29 13:38:00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他还亲自为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题写社名,亲自审定大百科全书的一些重要条目,殷切之情,溢于言表。
盛世修典,仁人志士的百年祈愿变成了现实。中国大百科全书“融古今中外知识,扬中华民族风采”。经过15年编纂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于1993年面世,结束了泱泱大...
2009.08.28 17:39:00
-
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成为近代中国必须面对的历史任务。中国人民在苦难和屈辱中奋起抗争,但一次次遭到失败;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求民族复兴之路,却一次次化为泡影。“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悲愤诗句,道出了当时的中国人几乎绝望的无奈心声。伟大...
2009.09.22 16:00:00
-
亡。当时,中国人民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被压迫的地位,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和艰苦的探索,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和仁人志士,为了救国救民,提出了种种政治主张,尝试过各种方式和道路,其结果都是走不通的,拯救中国的愿望都成了泡影。
正当中国人民处在极度...
2009.09.28 13:44:00
-
能力施展的条件以及它所可以预期的前景(即可能)。这种能力的发挥和效果取决于我们今后在动态环境下实际的把握。
五是为一切爱国的仁人志士全身心地报效国家、服务人民、建功立业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和营造了有利的环境。
六是基于中国的实力(主要是人口、国土、建设和发展的市...
2009.10.14 11: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