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74条,用时0.033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况,梁启超极为忧虑。他认为,学生在学校里求学问,“为的是学做人”(《为学与做人》),而做人必须具备智、仁、勇“三达德”,做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因此,教育应分为知育(智育)、情育、意育三部分。智育是求知识,包括常识、专业知识和总体的智慧,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2009.05.13 10:19:00
  2. 一现代教育状况,梁启超极为忧虑。他认为,学生在学校里求学问,“为的是学做人”,而做人必须具备智、仁、勇“三达德”,做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因此,教育应分为知育(智育)、情育、意育三部分。智育是求知识,包括常识、专业知识和总体的智慧,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
    2009.05.18 10:23:00
  3. (仁)和聪明(知)是统一的、相得益彰的关系。他所讲的“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苟志于仁矣,无恶也”(《里仁第四》),“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第九》),均表达了这一思想。孔子对“狂而不直,侗而不愿”(即狂放却不正直,无知而不老实)的人颇不以为然,简直...
    2010.04.14 11:29:00
  4. 认识到格物致知,知识不在身外,而是一种对于内心的唤醒。人人内心都有良知,人人都可以做到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在王阳明看来,仁者有恻隐之心,智者有是非之心,勇者有羞耻之心。   后来,朝廷重新起用王阳明,让他到江西、福...
    2013.04.01 17:13:00
  5. “过”的。比如被封建帝王封为“大成至圣”的孔子,可谓“圣贤”了吧,但他就没有“过”吗?孔子曾自我批评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可见他认为自己也是有“过”的。既然人皆有“过”,那就有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加以改正的必要。   在我们党内之...
    2013.05.24 08:29:00
  6. “过”的。比如被封建帝王封为“大成至圣”的孔子,可谓“圣贤”了吧,但他就没有“过”吗?孔子曾自我批评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可见他认为自己也是有“过”的。既然人皆有“过”,那就有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加以改正的必要。   在我们党内之...
    2013.05.24 09:10:00
  7. 又建立在仁的基础上,所谓“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儒家将智、仁、勇并称为“三达德”,并明确了它们对人生的意义和功用,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智是个人认识世界、安身立命的基础:人们之所以能守仁遵礼重义,前提在于对仁、礼、义有了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正所谓“知之...
    2013.07.18 08:41:00
  8. 学习是我们应对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的不二法门,是做到“心中有数”的必然要求。   做有心人要心中有勇。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作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应当有这样的勇气,这样的担...
    2013.09.29 08:55:00
  9. 学习是我们应对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的不二法门,是做到“心中有数”的必然要求。   做有心人要心中有勇。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作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应当有这样的勇气,这样的担...
    2013.09.29 09:05:00
  10. 廉。读书让人去除功利之心,去除浮躁之心,去除庸俗之心,守住清贫,守住淡泊,守住清廉。   读书可以养生。《论语》中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多读书,多思考,把历史想通了,把人生想通了,就会心平气和,百病不侵。   ……   身处市场经济的汹涌大潮中,在期望“...
    2014.04.22 10:20:00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