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438条,用时0.092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观点一:现在早已不是“君权神授”的封建时代,但衙门意识的“遗风”似乎在许多场合仍然相当普遍。      观点二:首先是以权力为中心、凸显权力强势地位、刻意与凡俗社会划清界限。“衙门意识”实际上也是一种“权为官用”、“利为官谋”,而无视民生的民情隔膜意识...
    2009.03.12 15:00:00
  2.  法国哲学家福柯上世纪70年代曾发表过一篇文章《话语的秩序》,他写道:话语就是人们斗争的手段和目的。话语是权力,人通过话语赋予自己以权力。应当说,福柯对话语功能和本质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他认为话语不仅仅是思维符号,是交际工具,而且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并能直...
    2009.05.04 10:46:00
  3. 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权力运行机制,塑造一个勤政、廉洁、高效的人民政府形象。当前,我们要完善监督机制,尤其要加强监督机制的总体协调,强化以权力互相制约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监督机制,建立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权威性的监督机构。   要加强监督机制的总体协调。我们要切实加强人大、政...
    2009.05.08 16:44:00
  4. 然会导致腐败。制约机制至少有两种:   一是制衡机制。通过合理调整权力结构,调整部门职能,改变权力过分集中和终极权力的机制,形成以权力来制约权力的格局,实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   二是监督机制。通过健全内部和外部的监督机制,形成共保共建,共同制约的监督约束机制,...
    2009.05.25 15:06:00
  5. 始,就以马列主义建党思想为指导,借鉴苏共党内监督的经验,设立了党内专门监督机构——党的监察委员会,在党内监督组织机构中逐渐形成了以权力高度集中的组织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及党的纪律和纪律检查等。执政后至改革开放前,党内监督的机构基本沿用了执政前的运行模式。我国现行...
    2009.07.28 14:17:00
  6. 权力通过一定的程序委托给政府,政府作为代理者代行某种权力。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这种关系被一系列的中间环节弄模糊了。以至于政府俨然以权力的真正所有者自居,而广大公众不过是其权力作用的对象。这样就导致权力的异化,政治资源的配置发生错位,“政治精英”们借此占有更多的政...
    2009.08.03 16:43:00
  7. 涉及国家利益、地方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些政策调整中,我们一些领导干部的个人主义有所抬头,致使权力观发生了明显扭曲,产生了以权力压制民主的一些不健康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侵蚀着党的肌体,挫伤了广大党员的创造活力,阻碍了党的事业发展。   这种党内“非民主”现象,...
    2009.08.26 14:32:00
  8. 涉及民意、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认同等,它的实现率取决于是否合乎“实质正义”(人民体认的合法性)。   虽然“执政”和“领导”两者都以权力为基础,但是“执政”偏属制度层面,“领导”则偏属行为层面,两者的区别很大。“领”与“导”是两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方面。“领”是统...
    2009.09.16 00:32:00
  9. 种权力都是有限的。三权分立突出了立法、行政、司法职能的差异,做到了机构分离、职能划界,以保证权力运行的过程中相互形成牵制,从而“以权力制约权力”。因此,当尼克松总统试图动用国家行政机构为个人利益服务的“水门事件”发生之后,国会可以立即启动弹劾程序,迫使尼克松辞职...
    2009.11.10 10:56:00
  10. 仰大体一致,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为了组织的需要可以牺牲个人的权利。第二,党内的权力结构不等同于国家权力结构,党内权力制约虽然也有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形式,但更多的是以权利制约权力。第三,党内民主的涵盖面小于国家民主或社会民主。一是涉及的人数少;二是除了遵守国家宪法和...
    2009.11.17 14:39: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