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80条,用时0.013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决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认真总结苏联的经验教训,提出“以苏为鉴”,号召“走自己的路”。然而,由于缺乏经验和其他各种因素,很长时期没有能够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封闭僵化、教条主义、“左”倾错误使...
    2009.09.14 09:55:00
  2. 了苏联模式。后来,随着这一模式弊端的日益暴露,中国也重新思考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并开始了改革的初步尝试。1956年,毛泽东同志强调要以苏为鉴,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实际上就标志着开始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思考。从这时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政治和科学...
    2009.09.28 13:44:00
  3. ”崭新命题的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早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伊始,毛泽东就提出“以苏为鉴”,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重要思想,并对之进行了艰辛探索,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比较落后...
    2009.11.10 10:48:00
  4. 逐渐察觉到了苏联的某些经验并不符合中国国情。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苏共二十大召开之前,毛泽东就在中央领导集体的小范围内提出了“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的思想。薄一波同志后来回忆说:“在我的记忆里,毛主席是在1955年底就提出了‘以苏为鉴’的问题。”(薄一波:《若干...
    2009.11.17 14:39:00
  5. 当我们从中国实际出发,理论上就会取得重大的进展;而当我们对中国实际作出错误判断,理论创新就遭受严重挫折。众所周知,我们党在1956年以苏为鉴,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曾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在1957年整风反右以后,对国情的认识越来越脱离实际,导致了理论...
    2009.11.18 16:22:00
  6. 的基础上“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毛泽东同志在探索初期发表了一系列光辉著作,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等重大理论;强调“以苏为鉴”,要按照中国的情况办事,努力找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等等。虽然探索出现了...
    2012.07.19 09:10:00
  7. 打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第三,就探索的道路来看,二者所选择的路径也有所区别。改革开放前,毛泽东同志在探索中虽然一再强调要“以苏为鉴”,走适合中国情况的道路,但这条道路从总体上来说还不是改革开放之路,不是对传统社会主义体制进行彻底的变革,而是局部的调整和改造,因...
    2013.01.11 08:39:00
  8. 社会主义改造后,毛主席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原来学习苏联的经验中建设社会主义的这套办法,同中国的国情不完全相适应,他提出来要“以苏为鉴”,既重视它的经验也重视它的教训,更重要的是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结合起来。党的十八大报...
    2013.05.13 09:20:00
  9. 社会主义改造后,毛主席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原来学习苏联的经验中建设社会主义的这套办法,同中国的国情不完全相适应,他提出来要“以苏为鉴”,既重视它的经验也重视它的教训,更重要的是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结合起来。党的十八大报...
    2013.05.13 10:44:00
  10. 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编:在毛泽东时代,我们党也曾提出以苏为鉴,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那么这一“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与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什么区别?这一时期的探索,如刚才...
    2013.12.18 16:26:00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搜索 上苏 内苏 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