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19条,用时0.024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为怀,其实也是“天人合一”世界观的一种反映。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这些思想,构成了我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对于增强现代人的生态伦理意识也有重要启示意义,是构建现代生态伦理学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   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也存在一些不科学的、消极保守的因素。...
    2010.01.15 14:40:00
  2. 学术发展突飞猛进,名家涌现,著述迭出。六经、诸子、史传、辞赋,犹如熠熠明珠投射于文学史册,其所共同表现的社会价值观念、政治理想、伦理意识、人文精神、哲理思辨、审美力度,是战国时代精神的折射,亦是战国先秦学术之基本,更是中国文化之本根。战国时代毋庸置疑是中国文化发展...
    2010.04.06 08:40:00
  3. 赫希则进一步认为,“信用是经济交易所需要的公共品德”。信用愈是社会化,金融体系运行抵御道德风险的能力就愈强。二是增强国家经济安全伦理意识。经济安全是指一个经济体对其自身经济发展拥有控制力和主导权,而经济安全伦理意识就是对经济发展与道德风险关系、主权信用和宏观调控的...
    2013.02.19 08:56:00
  4. 理――企业发展,不能以污染环境为代价,不能间接损害公众的健康。至于为什么这样的旧模式、老路子依旧吃香,恐怕与地方政府缺乏长远眼光、伦理意识淡漠有关。   建设美丽中国,要求我们的企业要重视环保问题。凡是涉嫌污染环境的项目,政府在审批之时理应特别慎重,除了邀请国内外专家论证...
    2013.05.08 14:32:39
  5. 能性。   三是各类“机体”之间的价值和伦理关系。人们的追求如果在某一类“机体”上过度投入,同样会出现失控现象,导致价值观错位和伦理意识淡漠。如果人们没有节制地追求物质享受和权势,不仅会破坏社会秩序和生态环境,还会污染人们的心灵。在“人工机体”和“社会机体”充分发展...
    2013.08.06 09:07:00
  6. 育公民生态意识的基础上进行。   公民生态意识是公民从人与生态环境整体优化的角度来理解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本观念,是公民尊重自然的伦理意识,是人与自然共存共生的价值意识。公民生态意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客观上讲,目前我国公民的生态意识水平还不高。这...
    2013.08.20 08:42:00
  7. 尚同”的社会政治观,“贵义”、“非乐”的价值观,主张和谐“非攻”的战争观等研究,尤能发现其当代意义。   墨家学说具有鲜明的经济伦理意识,其所持的“节用”观对当时统治阶级的奢靡之风提出批判。周立升认为,墨子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生产劳动直接联系起来,这是墨学理论的一大...
    2014.05.13 08:57:00
  8. 可以完善和彰显人的美德,这些观念是早期儒家伦理中最富创意的思想,最具现代价值的理论内容,也是今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当倡导与追求的伦理意识。(武汉大学哲学院教授 田文军)   原标题: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凝聚向善道德力量——山东社科论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道德...
    2014.06.20 08:41:00
  9. 可以完善和彰显人的美德,这些观念是早期儒家伦理中最富创意的思想,最具现代价值的理论内容,也是今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当倡导与追求的伦理意识。(武汉大学哲学院教授 田文军) 原标题: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凝聚向善道德力量 原地址: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620/c40531-...
    2014.06.20 08:40:00
  10. 请到了东亭街道道德教育宣讲团成员王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百善孝为先》专题讲座。“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仅是一种“善事父母”的日常伦理意识和实践,实际上它是整个中华传统的首要精神,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王老师紧扣一个“孝”字,从“什么是孝”、“为什么孝”、“...
    2014.07.09 08:57: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