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205条,用时0.017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这些提问与回答背后,作为提问与回答的前提、基础和最终目的的深层实质问题——哲学是什么?哲学应该是什么?哲学作为知识形态的形而上学何以可能?——却在这样的持续提问中被逼出。在时下,对中国哲学性质、形态、价值、命运的拷问已经不再仅仅是对“中国哲学”的拷问,而是对“哲学...
    2009.04.16 13:40:00
  2. 的首要课题。   国学与汉学的视界融合   在一个文化对话成为自觉或不自觉的生存方式的时代,文化自性何以确立、跨文化语境的视野融合何以可能,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精神生活对学术实践提出的难以回避的理论挑战。这一精神背景,使对国学和汉学的自我定位和相互关系的考察,成为同样难以遁...
    2009.06.29 18:51:00
  3. 题讨论自由权的限制,转换扩展为对言论自由权的限制。   因此,问题不在于专业是非是否可以进入公共空间,而是在公共空间讨论专业是非何以可能。公众对专业是非不能击中要害,以及“围观”之后迅即散场,留下“娜拉走后怎样”式的难题,都说明了专业是非的善终还须依靠专业人士这样一...
    2009.08.24 14:16:00
  4. 论从提出之初就备受争议,但不可否认它所关注的文化问题已成为全球化时代影响到人类安全的重要因素。文化与恐怖主义之间有什么联系?文化何以可能成为恐怖主义的温床?要回答这些问题,文化全球化是我们不可回避的前提。关于文化全球化, 一些人认为文化全球化是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全球...
    2009.12.07 15:24:00
  5. 什么被人们评为“千年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   重读马克思,使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终结了传统哲学,并把哲学的理论主题从“世界何以可能”转换为“人类解放何以可能”。对“人类解放何以可能”的探讨引导着马克思探讨人的生存本体,这就使哲学从聚焦宇宙本体转向聚焦人的生存...
    2010.06.03 11:00:00
  6. 2005年第8期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自然对人异化的原因及对策2007年第1期 甘肃理论学刊循环经济的价值分析2007年第3期 甘肃理论学刊农民工的现代性:和谐社会之重要元素2007年第1期 煤炭经济研究煤电价格联动若干问题理论探析2004年第12期 中国煤炭煤电联营: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以2005年第2期...
    2012.10.31 16:00:00
  7. 式仍然存在着截然对立的两种不同意见。在争论双方列举的种种理由中,无论是赞成者还是反对者,都没有去探讨公共事业民营化在西方发达国家何以可能的问题。这就使得双方的争论往往僵持不下和难得要领。因为理论认识上的不明确,所以在中国公共事业的供给实践中,仍然主要采用政府或公共...
    2012.11.01 17:13:00
  8. 印地改善,这才甩掉了“温饱不足”的帽子,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日子,踏上了建成全面小康的新征程。就连国外观察家们,在分析“中国奇迹”何以可能的时候,也常常在制度因素之外,纷纷感叹“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人”。   经验教训表明,大到一个国家、民族,小到一个家庭、个人,如...
    2013.03.21 08:40:00
  9. 印地改善,这才甩掉了“温饱不足”的帽子,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日子,踏上了建成全面小康的新征程。就连国外观察家们,在分析“中国奇迹”何以可能的时候,也常常在制度因素之外,纷纷感叹“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人”。   经验教训表明,大到一个国家、民族,小到一个家庭、个人,如...
    2013.03.21 08:55:00
  10. 而准确。我们应当明白,马克思是科学家和革命家的完美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高度统一,它使哲学的理论主题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马克思主义哲学由此成为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成为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
    2013.05.08 09:53: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