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和事,有本土特色,有乡土气息,这样的东西才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正在于对此的深刻领悟,我今年的小品《何处不相逢》在创作过程中,就把焦点紧紧锁住在王阿姨这个有点虚荣心,爱攀比却又感情脆弱的“小市民”身上,通过和志愿者老童师傅的对比,歌颂了助...
2013.11.28 15:04:00
-
及牡丹、梅花、桃花的人皆熟知,但素雅的夹竹桃也备受有心人的喜爱。前有宋朝诗人汤清伯的诗词《夹竹桃》:“芳姿劲节本来同,绿荫红妆一样浓。我若化龙君作浪,信知何处不相逢。”后也有当代作家季羡林的散文《夹竹桃》:“……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2014.06.04 10:28:00
-
同,但是音乐给灵魂的感动相通。
虽然教育的体制不同,但是真善美爱的育人目标相同。
虽然相聚的时间太短,离别的脚步过于匆匆,但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友谊能让四海相通。
(本文节选自作者在江苏省2011年赴英国培训音乐教师团组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作者单位:南京树人国际学校宿迁分校...
2015.10.20 13:39:00
-
“宜”思豁然 殆是前缘
“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北宋大学士苏东坡与宜兴的渊源还得从嘉祐二年那场琼林苑宴说起,人生何处不相逢,苏轼在这次宴席上与宜兴人蒋之奇、单锡立下了相聚阳羡、卜居垂钓的约定;而后“船入荆溪”,苏东坡又多次来到宜兴,秀美的山水、质朴的...
2024.03.28 10:3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