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34条,用时0.038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谋求惠及当代和泽被后世的协调发展。华西村为我们树立了一块实现协调发展的样板。   第三,领导干部要有科学用人观。通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敢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要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氛围,力求做到“能者上,庸者下”。要全面...
    2009.05.15 09:54:00
  2. 身子,到底层去,到民间去,到百姓中去,听不同的声音,听真实的声音,听心底的声音,也要听“骂娘”的声音,听到时代的强音,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多听笔下才有基层的语言,群众的词汇,新闻才能活起来。“切”,就是要切入基层、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亮点、重点,切合百姓的喜怒哀乐...
    2012.10.08 11:21:00
  3. 者却被疏远乃至打压。久而久之,唱赞歌、听赞歌,不去批评、不容批评的潜规则慢慢形成。   古今如此,家国同理。历朝历代,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无论是一个执政大党,还是一个单位负责人,如果没有包容批评的胸襟,又怎么广开言路,从善如流?如果领导干部只喜欢阿谀奉承,陶醉于“上...
    2013.03.11 09:25:00
  4.   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有一段经典对话。李世民问,“人主何以为而明,何以为而暗?”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李世民成就“贞观之治”,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其从善如流。他的“兼听”之能,即是今人所言“耳功”。一位领导同志深有感触地说:“必须会用、善用耳朵,只有优...
    2013.07.17 09:07:00
  5.   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有一段经典对话。李世民问,“人主何以为而明,何以为而暗?”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李世民成就“贞观之治”,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其从善如流。他的“兼听”之能,即是今人所言“耳功”。一位领导同志深有感触地说:“必须会用、善用耳朵,只有优...
    2013.07.17 09:32:00
  6.     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有一段经典对话。李世民问,“人主何以为而明,何以为而暗?”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李世民成就“贞观之治”,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其从善如流。他的“兼听”之能,即是今人所言“耳功”。一位领导同志深有感触地说:“必须会用、善用耳朵,...
    2013.09.02 08:10:00
  7. “四风”查找问题,方能为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解决问题打下好的基础。   纵观历史,不乏“广纳诤言,善听民声”的例子。“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广纳善言,才能明辨是非”。我们党在延安时期和建国初期的成功执政实践为党的群众路线作出了最好的诠释。毛泽东同志经常强调,领导群众进...
    2013.09.04 15:33:00
  8. 权,群众意见也往往直截了当,一针见血。但一些领导干部自我感觉良好,觉得没必要,又怕丢面子,听不进去,甚至很抵触。其实,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关起门来自说自话、自拉自唱,不仅难以发现真问题,还容易造成表面上一团和气、背后群众怨言不断的局面,割裂领导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血肉...
    2013.09.10 15:31:00
  9.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真精神;孟子教导我们“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为人道理;魏征阐述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治理哲学;范仲淹教育我们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但如今,尧舜禅让、苏武牧羊、孔融让梨、悬梁刺股、卧...
    2014.09.12 09:52:00
  10. 学习上,沉下身子真抓实干,让思考和行动再深入一点、扎实一些,不良作风自然就难有滋生之地。   七戒闭关自守,不听善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同事的建议、群众的意见,是帮助干部改进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最有益补充。学会开门纳谏,不怕基层干部“抱怨”,不怕群众“指责”,...
    2015.09.21 08:29:00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