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症结。
在分析病因之前,先来看一些奇特现象。与美国有大批“房奴”、民众过度消费、政府负债累累、社会需求大幅萎缩不同,中国的储蓄率畸高、消费率偏低,老百姓有巨大的潜在消费需求,而国家财政持续增长,外汇储备充足,企业供给能力又很强大。也就是说,既有需求,又有供...
2009.02.20 15:22:00
-
拉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迅速下降。
27、发达国家消费模式变化
美国的过度消费模式是引发这场金融危机的最根本原因。中国的储蓄率是所有大国里最高的,而美国的储蓄率恰恰相反是所有大国里最低的。几十年来,中国与美国储蓄率的差异不断扩大。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储...
2009.02.27 14:48:00
-
政策,指导各地的投资项目选择、税收、贴息的对象,重点应支持较高的劳动力/投资比率的项目。
第二,政府要让利于民。在我国高储蓄率的背景下,对于效益高、垄断性投资项目,政府应尽可能鼓励发展信托、私募等各种金融创新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入股,政府腾出一部分财力,改善...
2009.03.10 14:58:00
-
长的结构却没有改变,还出现了“两高一低”现象,即“投资高、出口高、消费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需求结构?核心原因就是中国有持续的高储蓄率。到2007年,我国的储蓄率已经高达51%。目前我国人民币储蓄额已经超过48万亿元。储蓄率高表明我国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重偏低,而用于储...
2009.03.10 14:55:00
-
收支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结构性的:美国的过度消费和中国的过度储蓄。对美国而言,消费热是股市和房地产泡沫刺激产生的。同时还伴随着美国储蓄率的暴跌。对中国而言,储蓄过剩是金融、公司和资源部门结构畸形的结果。
文章分析,中国储蓄率比其他国家高得多,高达国内生产总...
2009.03.16 15:05:00
-
国家的复苏才能真正实现。
樊纲认为,在当前的危机下,中国需要思考更多的,其实已经不是短期的问题,而是包括如何解决中国50%左右的储蓄率、30%左右的居民消费率等长期问题。我们现在特别需要一个长期的对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下,即使在危机的时候也要做各种...
2009.03.31 10:07:00
-
零售总额来表示。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均国民收入少,社会保障体系水平偏低,传统文化中的节俭意识浓厚,目前国内储蓄率在50%左右,消费水平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同时,进一步研究表明,中国储蓄率快速增长是在2002年以后,其特点是居民储蓄率平稳增长,企业储蓄...
2009.04.07 14:39:00
-
刺激计划同长远的需求结合起来。我想回过头来看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增加中国的需求。对于美国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问题。美国人的储蓄率几乎是零,经历过的一些经济危机使得储蓄率稍微提高到2%、5% 甚至更高,但是没有改变美国人的消费方式。这里有一个问题,中国的储蓄率为什...
2009.04.09 13:58:00
-
融资,这样一来,新兴经济体能够获得的外资在减少,美国愿意吸纳的外汇也在减少,导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消费在大量减少。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储蓄率在上升,高储蓄经济体和负储蓄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循环难以为继。
因此,在出口导向型模式和外资流入变得难以为继时,亚洲经济急需寻找并...
2009.04.20 10:41:00
-
这样的命运。中国内地推出创业板,也面临同样的挑战。然而中国的一个独特优势是,中国有大量非常有活力、又有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中国的储蓄率也很高,这是创业板成功的源泉。中小企业是非常缺少资金的,而与此同时,中国却出现了流动性过剩,设想把中国这些号称流动性过剩的资金引...
2009.05.18 10: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