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也影响了儒学。中国儒学平实易行,只谈人的生命、生活,不谈生前死后,在理论思维上需要提升,将印度佛教改造成为中国佛教,也就是佛教儒学化。这方面的文化思想体现在宋、明理学中。宋、明理学在本体论、心性论,在哲学思想方面比早期儒学有了很大进展。至于道教关于人长生不死的...
2014.12.22 09:53:00
-
扬州得到大力发展,与历代扬州官吏的恪尽职守、清明吏治有很大关系。
自江都国相董仲舒倡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扬州官吏普遍儒学化,官吏整体素质提高,促进了扬州地区教育文化的快速发展。两汉时期扬州官吏兴建学校,善待有识之士,地方教育文化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如汉成...
2015.06.12 08:46:00
-
扬州得到大力发展,与历代扬州官吏的恪尽职守、清明吏治有很大关系。
自江都国相董仲舒倡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扬州官吏普遍儒学化,官吏整体素质提高,促进了扬州地区教育文化的快速发展。两汉时期扬州官吏兴建学校,善待有识之士,地方教育文化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如汉成...
2015.06.12 08:51:00
-
扬州得到大力发展,与历代扬州官吏的恪尽职守、清明吏治有很大关系。
自江都国相董仲舒倡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扬州官吏普遍儒学化,官吏整体素质提高,促进了扬州地区教育文化的快速发展。两汉时期扬州官吏兴建学校,善待有识之士,地方教育文化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如汉成...
2015.06.12 08:46:00
-
转化古今中外文化思想。汉明帝时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正是由于中华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品质,儒释道三教才得以对话、交流、切磋,不仅产生了儒学化的佛教,也产生了佛学化的儒家。在佛教与中华文化价值系统会通融合中,特别是与占主导地位的儒学融合中,诞生了中华化的佛教,并传播到东...
2015.08.31 08:14:00
-
欧剧变,国际共运跌入低潮,当时国内开始有复兴儒学之说,尔后逐渐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有人企图用儒学取代马克思主义,或者是将马克思主义儒学化,这就走向了极端,走向了复古主义,这种开历史倒车的做法无疑是不可取的。
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改造...
2016.12.19 15:54:00
-
法里”的儒法思想互补。再如,在儒学与佛教之间也存在着“矛盾融合,承传创新”。这不仅表现为佛教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出现了世俗化和儒学化的趋向;而且还表现为儒学以其包容性,对佛教思想做了积极的吸取和改造,柳宗元就是一个“亦儒亦佛”即儒释兼综的人物。不仅如此,这种包...
2019.02.02 09:30:00
-
法里”的儒法思想互补。再如,在儒学与佛教之间也存在着“矛盾融合,承传创新”。这不仅表现为佛教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出现了世俗化和儒学化的趋向;而且还表现为儒学以其包容性,对佛教思想做了积极的吸取和改造,柳宗元就是一个“亦儒亦佛”即儒释兼综的人物。不仅如此,这种包...
2019.02.02 09:30:00
-
独特性及日本的优越性。他们最终都走向了以儒学为理论依据解释论证日本的“习合”之路。这既是儒学的“日本化”,也可看作是日本思想的“儒学化”。
作者还指出,“习合”的过程,也是日本人认识“自我”与“他者”,并建立自我主体意识的过程。而当这种自我主体意识逐渐明确后,他们...
2022.07.08 09:09:00
-
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脉”,两者的结合既不是内容的机械拼盘,也不是话语和范畴的简单杂糅,更不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导把马克思主义儒学化。相反,是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基础上,实现“魂”和“根”的化学反应,“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
2023.08.14 10: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