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27条,用时0.04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本上就是这样的政治体制。   君主集权制度,在我国漫长的传统社会中有共性,也有个性。比如,两汉时期主要实施政治、法律和思想文化的儒家化,代替了秦代的法家化。汉武帝刘彻在位54年,在他的统治下,我国以文明和富强闻名于世。唐代不同于两汉,与秦代也有很大差异。唐代除实行科...
    2013.08.01 08:39:00
  2. 《法经》既是改革的产物,也是推动改革的重要手段。   再以汉律为例,汉承秦制表明了法律发展的内在连续性。汉律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儒家化。这是建立大一统的专制主义的西汉王朝所需要的。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儒,提出了大德小刑之说,确立了影响悠久的德主刑辅的法制原则。汉儒还...
    2014.05.09 08:21:00
  3. 《法经》既是改革的产物,也是推动改革的重要手段。   再以汉律为例,汉承秦制表明了法律发展的内在连续性。汉律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儒家化。这是建立大一统的专制主义的西汉王朝所需要的。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儒,提出了大德小刑之说,确立了影响悠久的德主刑辅的法制原则。汉儒还...
    2014.05.09 08:39:00
  4. 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秦汉的律令终究是为王权服务的,秦汉吏治文化所孕育的官员自然也逃不出这种束缚。   汉代以降,随着法律儒家化的进程不断深入,秦汉时期的官吏培养方式发生变化,国家社会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亦大幅下降。三国时期,大臣卫觊向魏明帝上疏称:“九章之律,...
    2014.05.21 08:50:00
  5. 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秦汉的律令终究是为王权服务的,秦汉吏治文化所孕育的官员自然也逃不出这种束缚。   汉代以降,随着法律儒家化的进程不断深入,秦汉时期的官吏培养方式发生变化,国家社会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亦大幅下降。三国时期,大臣卫觊向魏明帝上疏称:“九章之律,...
    2014.05.21 13:59:00
  6. 献中将法和礼的关系体现得最为完整而又较早的典型之作。作为古代法典的代表,它集前代立法之大成。它不仅是以经立法的结晶,也是整个法律儒家化的浓缩和再现。至此,“德主刑辅”已然完全法典化。这种思路也一直为后世明清等所继承。   儒家化法律虽能实现刚柔并济 但仍以人治为本...
    2015.01.22 13:37:00
  7. 生了深刻的转变,转而注重法律的道德内涵,在更宽阔的眼界下审视“法”。而到汉代之后,法律逐渐与道德相结合,所谓“引礼入法”,“法律儒家化”,即指这一特点。在中国古人的眼中,缺乏“礼”内涵的“法”绝非良法,至少不堪为治世之具。即便是和“礼”相对,更多表现为“刑”的法...
    2015.04.22 14:00:00
  8. 生了深刻的转变,转而注重法律的道德内涵,在更宽阔的眼界下审视“法”。而到汉代之后,法律逐渐与道德相结合,所谓“引礼入法”,“法律儒家化”,即指这一特点。在中国古人的眼中,缺乏“礼”内涵的“法”绝非良法,至少不堪为治世之具。即便是和“礼”相对,更多表现为“刑”的法...
    2015.04.23 15:44:00
  9. 国家将复仇权从私权领域收归公权领域,精心设计刑律,使得复仇成本可以预期,避免了私人复仇的无序混乱之倾向。诚然,在传统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导致复仇权的国家化进程并不彻底,最终体现为复仇权的模糊性。   薛蝌携银去衙门打点办事,以求“先把死罪撕掳开”,方便以后请托说情。...
    2015.05.08 15:22:00
  10. 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国古代尊卑上下的伦常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调整伦常关系的法律规范,可以称之为伦理法。伦理法的发展轨迹和法律的儒家化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从汉朝起随着法律儒家化的开始,国家用法律维护父子、夫妇、兄弟之间的关系,确立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以期达到“父...
    2015.07.17 0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