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69条,用时0.044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的概念,但却有着共同的基础:遵守礼的人性基础是善,而仁这种实体性的内在修养表现出的价值立场也是善,由此礼、仁达成了一种价值关联。儒家学者对人心之仁、人性善恶的探索,重在说明重新恢复西周的礼是可能的。仁、义、知、信、敬、恭、宽、信等道德修养,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促使礼的...
    2009.04.09 13:58:00
  2.     摘要: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儒家学者,孟子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对我国当前的学校德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学校德育应实现从“外铄”到“生成”的转变;学校德育应走出“知性德育”的藩篱,重视情感教育;学校德育应继承“耻感”教育传统,加强荣辱观教育;学校德育应该回归生活。   ...
    2009.07.08 11:19:00
  3. 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孔子这里所用的“安百姓”一词,被后来的儒家学者改为“治”字。无论“安”还是“治”,其实都是“管理”的意思。“治国、平天下”,其实就是“安人”、“安百姓”。这样,在我国古人的观...
    2009.07.31 17:36:00
  4. 笔谈》的引述,虽不能说明朱熹在科学上有比沈括更大的贡献,但这样的引述至少反映了朱熹对于沈括《梦溪笔谈》以及对于科学的重视和研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儒家学者对于科学的积极态度和吸取精神。这对于当今了解儒学,弘扬、传播以及发展儒学,无疑是很有启迪的。(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哲学系)...
    2009.09.14 11:20:00
  5. 数民族采用什么样的制度,能否重用汉族士大夫阶层。“今日能用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 ,出生在女真族统治之下的蒙古初年著名儒家学者郝经的这句话就反映了当时这部分汉族士大夫阶层的观点。能够重用汉族士大夫阶层,采用中原的制度,推行孔子思想,部分汉族士大夫就承认它是...
    2009.10.10 11:12:00
  6.   在历代的儒家学者中,孟子对民本思想的阐述显得最为深刻。比如,他在评述“尧舜禅让”这一历史事件时,认为君主不能以政权私相授受,而是必须同时合乎天意(“天与之”)和民心(“人与之”),民心又是天意最根本的表达(“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因此民心之向背才是政...
    2010.07.05 12:56:00
  7. 合一,在保证中国传统文化主干地位的同时,不断将佛学思想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及至宋代,儒家学者吸收改造佛学思想,特别是学习佛学思想中的逻辑思维精华,从心性角度全新诠释儒家思想,实现了宋代新儒学的革新。   此后,虽然中国依然...
    2013.08.06 09:05:00
  8. 为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家与家之间、个人身心之间等等复杂关系最基本的方式和方法。以孔子、孟子等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将“中”这一思想方法和处事原则作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并进而推致极高明之境。“中庸之道”成为儒家重要特征,“时中”成为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
    2013.12.24 14:16:00
  9. 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非常重视人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求,非常重视人自身的教化和塑造,也就是要使人不断从动物的状态中提升出来。在儒家学者看来,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人有高级的需求——精神的需求,包括道德的需求、奉献的需求、审美的需求,等等。精神需求不同于物质功...
    2014.01.13 08:45:00
  10. 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非常重视人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求,非常重视人自身的教化和塑造,也就是要使人不断从动物的状态中提升出来。在儒家学者看来,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人有高级的需求——精神的需求,包括道德的需求、奉献的需求、审美的需求,等等。精神需求不同于物质功...
    2014.01.13 08:47:00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