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并以诚信文化为核心,构建和谐企业,确保了公司经营生产、改革发展的核心地位和稳步推进。
汲取和传承儒家传统诚信文化精华
儒家思想强调“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人们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也是传统的商业道德。在义和利的取舍关系上,儒家极力反...
2009.04.02 13:14:00
-
和谐为贵”、“讼则终凶”,主张“无讼”、“息诉”的“法律意识”相关的[viii]。
晚清以降,在西学东渐的浪潮中,包括法律文化在内儒家思想体系逐渐瓦解,韦伯笔下的欧陆“形式的-理性的”(formal-rational)法律体系[ix]快速地被移植进来。然而,法条可以一夜间完成移植,传统...
2009.04.09 13:58:00
-
哲学传统问题上,近百年来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对立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从商周之际一直到鸦片战争前,中国哲学是自成一系发展起来的,孔子开启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哲学的主流,这就是中国哲学传统。至于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及哲学的大量传入中国,中西古今文化与哲学发生碰撞、交流、融合,特别是新文...
2009.05.04 11:04:00
-
的“实践哲学”恰好从来就是中国哲学的精神,因为中国哲学从来就是从践行和体验出发,而不是从玄思和概念出发。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哲学并不矛盾;相反,当代的中国哲学建构应该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
五四作为一场肇始于反帝反封建背景中的思想变革运动和新...
2009.05.13 10:18:00
-
家研究方面,有庞朴的《儒家辩证法研究》、侯外庐等主编的《宋明理学史》、杨向奎的《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陈来的《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张立文的《朱熹思想研究》和《宋明理学研究》等。有关老庄道家研究,有张恒寿的《庄子新探》、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和《老...
2009.06.02 14:24:00
-
护其主流意识形态。在我国,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要确立儒家正统思想的独尊地位。在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中,多数时间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意识形态。在欧洲中世纪,天主教、基督教思想处于统治地位,教会信条成了“任何思想的出发点和基础”,任何“异端邪说”都受到排斥甚至...
2009.06.02 14:51:00
-
把“中”与伦理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相联系,将其升华为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成为“中道”,这些概念构成了中国哲学的核心范畴。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把中庸称为“至德”,这既说明他把中庸作为道德的最高准则,也说明中庸是他的哲学基础。他反对“过”与“不及”,认为要在“过...
2009.06.03 16:38:00
-
就要崩塌了,国家的权威开始动摇,动乱引发了一系列隐藏在繁荣背后的矛盾并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矛盾。而中唐士人的时代精神依然是深深构筑于儒家思想基础之上的,无论是元、白、还是韩(愈)、孟(郊)、刘(禹锡)、柳(宗元),都充满了济世的雄心,“况擎宝剑出,重以雄心扣。”(元稹...
2009.06.19 11:18:00
-
性质和特征,政治结构相对来说具有弹性,文化系统的弹性就更大一些。但即使是在文化系统中,也有刚性与弹性的区别。在中国古代文化里面,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它大致决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性质,具有刚性;而佛教、道教具有补充儒家思想之不足的性质,具有弹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儒佛...
2009.07.23 16:16:00
-
个特点是游民没有角色意识。儒家所构造的社会意识、文明规范在游民那里被冲垮或被冲淡了。古代中国没有其他文明形态,只有在宗法制度中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宗法文明。游民在脱离宗法网络的同时,也脱离了在宗法制度下所形成的文明。
游民在社会中没有了角色位置,更缺少社会的尊重与...
2009.07.31 17:1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