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46条,用时0.026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北混一,宜穿凿河渠,令四海之水相通。远方朝贡京师者,皆由此致达,诚国家永久之利。”并由此提出沟通京师大都与江南的大运河,此议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重视,即于当年委派郭守敬等大臣先后开凿了通惠河(自京西昌平县引白浮等泉至通州入白河)、会通河(由今山东临清东南至须城安山镇)、...
    2009.07.08 11:28:00
  2. 文化比孔子思想影响下的中原地区落后很多,而少数民族要在中原地区立足就必须采用汉族的制度,推行孔子思想。蒙古初年,著名学者许衡在给元世祖忽必烈的上书中说:“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他不能施用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俱载...
    2009.10.10 11:12:00
  3. 日(白月、正月),意为新年、春节。古代蒙古人以白色为纯洁、吉祥之色,故称春节为白节。白节在正月初一。过白节是从古代沿袭下来的习俗。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就非常重视过白节。腊月三十晚上,全家即穿上节日盛装,欢聚一堂,拜贺新年,彻夜不眠。通常全家老少先烧香拜佛,然后晚辈向长辈...
    2012.08.06 13:50:00
  4. 中国的盛世有两个重要标识:   一为疆域版图特别辽阔。从汉武帝始,疆域版图就已经很辽阔了。唐朝的盛世疆域版图达1000多万平方公里。元世祖忽必烈开辟的元帝国,其疆域版图逾越汉唐,达到古代中国的最大值,面积约为1500多万平方公里。清康熙年间设立台湾府,使古代中国疆域版图的最后定...
    2013.01.10 08:46:00
  5. 州城墙。再者,从苏州城墙乃至中国其他处城墙的历史来看,屡毁屡建,本属平常。   历隋唐两宋,至元代时,为了削弱被征服地区的抵抗,元世祖忽必烈在统一战争结束后,因各州县城墙曾挡拦蒙古骑兵的冲击,故下令将城墙拆毁。对苏州城墙,乾隆《吴县志》卷之七《城池》中记载说:“元既定江...
    2013.06.05 11:30:00
  6.  元朝中期有限恢复。金末战争的沉重打击,加之元朝的高压重赋政策,导致流民难以复业,人们纷纷弃土避赋,不利于北方人地关系的恢复。到元世祖忽必烈时,随着汉化政策的深入推行,这种局面才得到改善。《元史·世祖纪》载,至元七年(1270年)北方著籍户数为1939449,较金朝刚灭亡后有所增...
    2014.10.29 08:42:00
  7. 句话背后蕴含着的赤诚之心。   南宋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后遭受了三年牢狱之灾,期间他多次义正言辞地拒绝敌人的劝降。有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前来劝降,并许以丞相官职。文天祥丝毫没有动摇,毅然决然地说道:“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最终临刑前,监斩官还凑近轻声道:“...
    2015.09.18 10:08:00
  8.  元朝中期有限恢复。金末战争的沉重打击,加之元朝的高压重赋政策,导致流民难以复业,人们纷纷弃土避赋,不利于北方人地关系的恢复。到元世祖忽必烈时,随着汉化政策的深入推行,这种局面才得到改善。《元史·世祖纪》载,至元七年(1270年)北方著籍户数为1939449,较金朝刚灭亡后有所增...
    2015.10.07 09:56:00
  9. 配置可以说大致形成了行政、军事、监察三大系统鼎立的格局。这种三大系统分别对皇帝负责的权力配置格局,历代虽有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元世祖忽必烈曾形象地概括说,中书(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是我的右手,枢密(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是我的左手,御史台(最高监察机构)是我用来医...
    2016.01.11 10:19:00
  10. 升天。此后,她经常显灵拯救海难,护佑船只,被人们尊为“海神”。历代统治者对妈祖十分敬重,飞升不久,宋徽宗就敕封她为“顺济夫人”;元世祖忽必烈敕封她为“护国明著天妃”。仅清代皇帝就加封她十五次,从“天上圣母”到“护图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
    2017.05.17 08:43:00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搜索 忽必烈汗 忽必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