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5条,用时0.012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而是受人的爱恶之情、利害之心、苦乐之趣、取舍之志的影响过程。不同的价值意识对认识的方向、得失、正误、深浅、偏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先秦道家的宋钘、尹文学派,注意到了“私欲”对认识的干扰作用,认为利欲熏心的人不可能取得对事物的认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
    2014.06.17 08:53:00
  2. 然矛盾的途径,在人的世界里寻找解决人类问题之法门,而不借助虚幻的宗教神学力量来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问题。这一点在《易传》、先秦道家、秦汉以后的儒家思想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尽管《易传》哲学也开创了“神道设教”的宗教传统,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并不是一神教意义...
    2014.10.27 07:30:00
  3. 现为一种外在的感性,而是关涉一种生命精神状态的自由与和谐。先秦儒家的君子人格既有内在生命状态的性情中和,又有外在仪态的文雅端庄。先秦道家的至人人格更是脱然畦封,纵浪大化,显现了生命性情的自由飘逸与至美至乐。特别是先秦儒道都持一种身心不二观,故还经常用“气”的理论从...
    2015.07.02 17:02:00
  4. 调兼容、和谐的“和而不同”,并以此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基础。孔子推崇诗书礼乐,奠定了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精神世界观。先秦道家的老庄“以容乃公”的理念,开拓了对中国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想体系。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国后的上千年,为适应中华之需要,以“调和论”寻求立...
    2016.11.05 09:22:00
  5. 思维首次清晰地表达在大约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中国,道家提供了最深奥的、雄辩的、空前详尽的自然哲学和生态感知的第一灵感。雷毅认为:“先秦道家思想蕴涵着丰富的深层生态思想,成为现代西方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先导。”   如何发掘和诠释老子哲学中蕴含的生态智慧,使其历久弥新、服务...
    2017.02.15 10:59:00
  6. 思维首次清晰地表达在大约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中国,道家提供了最深奥的、雄辩的、空前详尽的自然哲学和生态感知的第一灵感。雷毅认为:“先秦道家思想蕴涵着丰富的深层生态思想,成为现代西方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先导。”   如何发掘和诠释老子哲学中蕴含的生态智慧,使其历久弥新、服务...
    2017.02.15 10:59:00
  7. 体现为在国家层面上的责任情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古往今来,进步思想家总是将建立“大同社会”作为最高的理想孜孜追求。从先秦道家“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模型,儒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理想抱负,到近代康有为“无邦国,先...
    2017.09.25 09:11:00
  8. 体现为在国家层面上的责任情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古往今来,进步思想家总是将建立“大同社会”作为最高的理想孜孜追求。从先秦道家“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模型,儒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理想抱负,到近代康有为“无邦国,...
    2017.09.25 10:45:00
  9. 遇,抗击霸权。   在本体论层面,玄学围绕名教与自然关系展开。嵇康提出“名教”违反“自然”,是“以道非儒”的老庄思想的复归,属于先秦道家的正统。何晏、王弼开创了“正始玄风”,他们“祖述老庄”,发展了老子的本源论,与郭象一样是调和名教与自然。   李先生认为,道家与道...
    2019.02.02 09:30:00
  10. 》的材料较多,研究成果颇为丰硕。就诸子学研究而言,不同的简帛本《老子》《五行》《性自命出》等,以及兵书等新材料的发现,大大推进了先秦道家、儒家与兵家等领域的研究,海外中国学在这方面也取得了积极成果。   佛教与道教研究   20世纪60年代吕澂等的中国佛教史研究,以及任...
    2019.11.20 08: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