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扫方式。”
然而,网上祭祀开通后,竟然门庭冷落。姜晓刚说,建立之初,很多人不了解也不接受,这期间也有过普及和推广,但是受“入土为安”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五年来,访问量仅有2000多人次。
“人已故去,祭拜只是一种寄托哀思的表达,不管在墓前还是在电脑前,只是形式...
2010.04.06 08:40:00
-
究竟是对先人的“敬”还是“不敬”?唐朝开始,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而寒食节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并且,在古代,放鞭炮主要用于驱魔辟邪,并没有祭奠先人得放鞭炮一说。古人讲究“入土为安”,放鞭炮只会惊扰先人的安息,这是对逝者的不尊重。...
2011.03.13 09:50:00
-
都要祭奠两个死去的亲儿子,龚琴华和赵建芬要祭奠她们的亡夫;张健和张革的遗像长年挂在家里,甚至他们的骨灰也保存在家里多年,前两年才入土为安。
对于这些,陈红星与邱井法表现出了罕见的大度与豁达,他们说,死者为大,对于素未谋面的张健和张革,他们视为自己的哥哥。
“...
2011.08.24 09:56:00
-
领社区工作人员迅速赶到孟磊家中,发现人已经臭了,立即通知市防疫站来进行消毒,同时发动广大社区群众义务给孟磊父亲办理丧事,让其父亲入土为安。为解决孟磊的家庭贫困,无经济来源的实际问题,殷庆美找到了都市晨报、徐州电视台等媒体求助,经过媒体呼吁,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伸出了援...
2012.03.23 16:33:00
-
3月26日清晨,飘着淡淡薄雾的淮阴区古寨乡古寨村,弥漫着深深的哀思。古寨村的英雄朱正华,在经历两个多月的尸检、鉴定等程序后,终于入土为安。
2012年1月21日,农历腊月二十八,61岁的朱正华看到三名歹徒骗抢另外一位老人的钱财,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协助公安机关勇擒歹徒。...
2012.04.06 08:37:00
-
相信有更多的人想成为我们的一员,但是在最后一项需要家属同意时,常常被拦了下来。父辈们还是很不能理解我们,老人们总是希望颐养天年、入土为安。不过,这几年已经好多了,社会的关注和思想的开通,才能使我们能有这样的规模。”沧浪区捐遗志愿者顾刚说。
“看到这些捐遗志愿者的...
2012.05.24 13:59:00
-
医学为急需器官移植的人出点力,为社会多做点贡献!
昨日,记者电话连线了张老在江宁工作的儿子,他表示,一开始家人还有点反对,毕竟“入土为安”是中国人的传统,但见老父亲比较坚决,最终还是尊重了老人的决定,这也是父亲唯一的心愿,作为子女也只希望他能够过得开心、健康!...
2012.06.21 15:20:00
-
等,无不具有个性的美,打响了文化品牌,形成了文化产业链,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笔者不反对“模仿”,模仿是人类天性,从呱呱坠地到入土为安的过程中,人都在学习和模仿。但成大事者,大多有极强个性。文化产业发展跟人成长类似,“跟风”也许也能存活,但绝非出类拔萃。真古董才有...
2013.01.22 12:39:00
-
背上太重的包袱,毕竟,墓地的价钱也不低;二来,看着这些小时候常来攀爬的山,都成了白花花的坟头,心里也不是滋味。当然,树葬也算是“入土为安”吧。
确实,所有新生事物的落地与推进总有个过程。更何况,和这个新生事物相对立的,是沿袭了数千年的旧俗传统。
在苏州市殡葬...
2013.03.24 09:23:00
-
骨灰、不留碑、不留名”的树葬和花坛葬,且费用全免,但这项措施出台近5个月,没有一个市民提出申请。之所以如此,恐怕还是跟“厚葬”“入土为安”等传统观念有关。即便有人想采取生态葬,也难扛住他人的指指点点。这种一面抱怨“死不起”,一面又不愿意“便宜葬”的复杂心态,最终既促...
2013.03.28 08: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