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中全会到十五大召开之前,我们党对所有制形式和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可概括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一届六中全会之前的中央工作会议。在原有“一大二公三纯”的所有制格局内,允许农村个别地区实行包产到户或包干到户,允许少数个体经营者的存在。第...
2009.02.18 14:28:00
-
化,促进社会人员的有序流动,使之既成为改革原有社会体制机制的动力,又不影响社会安定和谐。
第三,社会组织建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健全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功能”。这里指出了我国社会组织建设的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
2009.02.23 09:55:00
-
出发进行功能性研究,等等。这些探讨丰富和拓宽了社会政策的理论思考和理论研究的方向。
社会建设与社会质量研究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社会建设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要求,并把一系列关于社会建设的概念第一次写入中央文件,把社会建设作...
2009.02.23 10:24:00
-
化,促进社会人员的有序流动,使之既成为改革原有社会体制机制的动力,又不影响社会安定和谐。
第三,社会组织建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健全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功能”。这里指出了我国社会组织建设的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
2009.03.07 16:20:00
-
设,越要坚持不懈地反对和防止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30年来,我们党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上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1990年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2001年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对加强作风建设作出...
2009.03.08 12:03:00
-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成果的集中反映,是指导全党全国人民...
2009.03.09 14:21:00
-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石。可以说,没有农村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就不可能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坚持教育优先...
2009.04.02 13:19:00
-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石。可以说,没有农村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就不可能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坚持教育优先...
2009.04.09 14:32:00
-
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的问题。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定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抓好的一项重要任务。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把构建和谐社会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并对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战略部署。这就进一...
2009.04.27 09:24:00
-
现象和文化性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觉追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
2009.04.27 09:2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