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道德在规范人们外在行为的同时,更注重于规范人们的内心世界。进行道德教育,就是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地去塑造自身完善理想人格,追求共产主义的道德境界,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艰苦奋斗,清廉节俭。通过道德教育,党员干部能够自...
2009.02.17 14:36:00
-
生产的最终目的。如果不能通过消费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就无法实现,生产是没有意义的。马克思讲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时说,“物质极大丰富”,人们“各取所需”,消费正是“各取所需”的目的。在现代社会,人们的需求是丰富的,有物质的、文化的、追求...
2009.02.18 14:18:00
-
公正。科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都体现着科学精神。民主——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理念,在关于巴黎公社、共产主义者同盟等问题的论述中,马克思都强调了普选制、民主制、随时可以撤换等原则。自由——在《共产党宣言》和关于未来社会“自由人联合体”等...
2009.02.20 15:05:00
-
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其党性必然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坚持批评和...
2009.03.07 16:17:00
-
得劳动人民的解放第一次具有了实践意义,从而展现了“人类解放”的现实可能性。
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以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的。我们之所以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主义。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
2009.03.07 16:22:00
-
用经验的历史进程。我们党不仅科学总结自身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执掌全国政权以后和改革开放以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经验,而且科学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不仅深入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而且科学研究世界各国政党治国理政...
2009.03.08 12:03:00
-
宪法》、《关于农业合作化的决议》、《人民公社六十条》、《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即《二十五条》)、《五一六通知》、《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等。
陈伯达在理论研究...
2009.03.09 15:39:00
-
现社会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目标。资本主义文明是在种种不和谐的矛盾中运行的,只有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社会不和谐现象。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而有益的探索,积...
2009.03.09 14:21:00
-
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是一...
2009.03.09 14:34:00
-
党政府关注到农村现状的是共产党在农村的红色割据。当1927年毛泽东秋收起义失败上井冈山的时候,并没有引起蒋介石的特别重视,甚至连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也没有什么人相信在农村的共产党人能成什么气候。可是3年之后,朱毛红军竟然乘蒋冯阎中原大战期间,攻下了长沙,虽然国民党军很快...
2009.03.09 1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