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环节,其中消费位于社会生产过程诸环节的终端。它不仅是社会生产的目的和结果,同时也是社会再生产和经济运行的动力源。一方面,有了消费,才有生产,生产是为了消费。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旦不能被消费,那么,经济运行必然中断,必然陷于停...
2009.02.18 14:18:00
-
从古典学者那里开始,一直研究有限的几个基本问题:社会秩序是如何维持的?内部的和外部的变迁是如何实现的?社会成员如何为其生存和人类再生产获取资源?社会变迁理论就试图研究并确定社会的内部与外部变迁,社会变迁的实体、动力、规律、单元、层面,社会变迁的初始动因、基本前提...
2009.02.23 10:24:00
-
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好。文化产品既有教育人民、引领社会的意识形态属性,也有通过市场交换、获取经济利益、实现再生产的商品属性,两种属性相应地带来了“两个效益”的关系问题。要正确区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中“两个效益”的不同要求。对公益...
2009.03.08 12:02:00
-
融业服从于、服务于物质生产和流通的需要,而不能脱离实体经济的需要去发展金融业。从历史发展过程来说,虚拟资本的前身借贷资本的形成与再生产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借贷资本本身是不会创造财富的,它从属于职能资本,通过为职能资本的运动服务,从而节省流通费用,间接地增加社会财...
2009.03.10 15:04:00
-
的形成机制,套用一句老话,就是它的“生产机制”。
现在可以看得很清楚,这个新的支配性文化的生产机制,实际上也在发挥着整个社会再生产的功能,它不仅仅是一个文化的生产机制,它同整个社会生产机制密切相关。在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也应该——将这个文化生产机制确定为...
2009.03.16 15:26:00
-
复杂过程中的交互作用。恩格斯在1890年9月致约·布洛赫的信中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
2009.03.16 15:46:00
-
民真正能享受到的实惠也还可能只是“毛毛雨”。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注意到的另一个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对农民生活的改善、农业再生产投入、农村市场的开拓、城乡经济的良性循环等都将会产生怎样不利的影响?显然是会削弱已经取得的来之不易的一定程度上的“三农”良好局面。...
2009.04.02 13:09:00
-
发展到贸易产业独立的交换,从易货贸易、集市贸易到期货贸易、电子贸易,从国内贸易发展到国际贸易。贸易是商品交换活动的总和,处在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交换环节,连接着生产和消费,通过交换实现商品的价值。因此,贸易具有价值实现功能,代表了市场最终的需求。市场经济以销定产,即...
2009.04.07 14:39:00
-
利用率。但是,通过提高再生资源的再生率、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仍然可以提高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量,满足人类可持续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其次,马克思主义辩证地看待科技对自然的影响。科技的进步,一方面表明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的深化,提高了现有资源的利用...
2009.04.22 13:52:00
-
技术、管理能力、组织化程度等多方面制约,这需要改革和制度创新加以完善。农民融资困难,自主创业面临资金短缺。约束了农民创业和扩大再生产。农业组织化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专业合作组织能够有效解决农户家庭经营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若干个农户可以自愿的组织起来,进行股份...
2009.05.08 16:44:00